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402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1890)的出版,标志着新古典主义理论体系的正式形成(参见樊纲,1991,第9页)。这是以完全竞争静态均衡为特征的微观经济学体系。而凯恩斯之前的宏观经济学,则是受新古典货币数量论支配。新古典货币数量论不仅仅是关于货币购买力或货币价值如何变动的理论,更主要是一个关于M如何影响对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MV,并通过MV影响一般物价水平P和产出水平T的理论。虽然一般认为欧文·费雪(1911)第一个对货币数量论做了系统阐述[41],但货币数量论实际上有3个不同的版本(参见布劳格,1985):一是费雪在《货币的购买力》(1911)中系统化的交易方法;二是由马歇尔、瓦尔拉斯[42]、魏克塞尔、庇古发展的现金余额方法;三是与罗伯特森和青年凯恩斯联系在一起、并在庇古[43]的《产业波动》(1927)一书中详尽阐述了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概念而登峰造极的收入方法。

按照帕廷金(1965,中译本第174-175页),新古典货币理论是按照交易方程式或现金余额方程式组织起来的思想体系。新古典方程式的明显不足在于,它们未能显示利率的作用,从而不能适用于分析利率的整个理论体系;同样它也不能用于证明古典学派关于货币量变动不影响利率的主张。对此,我们称之为传统货币数量论。而收入说的货币数量论则从货币收入—支出分析出发,从流通领域深入到生产领域,将收入—支出分析方法进一步转化为储蓄—投资分析,进而又提出利率因素作为投资和储蓄关系的杠杆;从此出发论述货币对价格水平波动的影响,这就将货币的间接作用进一步深入到生产领域,从而进一步引出货币和经济周期的关系。其中,魏克塞尔可以说是货币数量论向收入、储蓄和投资分析的转折点。而20世纪20、30年代关于信用周期理论的大辩论中,收入说得到了充分发展,其代表是罗伯特森(1926)和凯恩斯(1930)。对此,我们将其看作新古典货币数量论或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发展形式,专门进行讨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