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3-02 17:15:26
【五二三】诗案
高贵乡公甘露四年(公元259年)
春,正月,黄龙二见宁陵井中。先是,顿丘、冠军、阳夏进中屡有龙见,群臣以为吉祥,帝曰:“龙者,君德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数屈于井,非嘉兆也。”作《潜龙诗》以自讽,司马昭见而恶之。
————————
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
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
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
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
——魏/曹髦《潜龙诗》
诗在中国是常会惹祸的,诗无达诂gǔ,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言者有意,听者生气。总之诗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反诗。写反诗真不如写反标或者写一篇反动文章来得干脆,因为标语和文章意思明显,你要骂得明明白白,他也就知道不过尔尔,诗则不然,语多隐讳,一加上想像——你问我恨你有多深,黑洞代表我的心。“险恶用心”一旦有如黑洞,不可窥测,那对不起,其心可诛,其族可夷。
写文章骂人,犹可饶恕,陈琳《为袁绍讨曹操檄》骂得很清晰,曹操饶过了他,这就和上篇说到的孙休饶过李衡一样,你骂你的,我饶了你,说明你骂的要么是假的,要么是我不在乎的。诗为心苗,苗就够恶毒了,思想根源那还不得深挖。
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反诗案最多的地界儿。按道理讲,曹髦作为皇帝,创作自由当然应该是受到保护的,但是他是傀儡皇帝,也是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尤其是有文化的弱势群体,在权力场上弱势了,但在心理上还要保持强势,也就是所谓笑傲王侯,所以要写诗,表现出自己的文化优势,而写文章则往往容易成了一种法庭上的抗辩,并不能表达这种优势。历史上除了反诗,还有很多绝命诗,如我们熟悉谭嗣同的、秋瑾的、汪精卫的,其实也是表达一种优势,对另外一种优势表示自己的蔑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