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119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07-12-26 9:30:26

把帝王的秘籍掀开——解读《周易》(158)

五十四、《归妹》卦:方国的兼并

强讨女子本无趣,

武征方国不足取。

拿出诚意迎新妇,

架子太大伴娘替。

(卦辞) ():归妹,征凶,无攸利。

(爻辞)上六:女承筐无实,士羊无血,无攸利。

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

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

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

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

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武斗不如文取

():归妹,征凶,无攸利。

文明教化的结果就是扩大和加深对其他部落的统治。或者说,就是其他弱小的部落对朝廷的归顺。所以在《渐》卦后接《归妹》卦,讲述小国对宗主国的归顺。

“归”字的本义为女子出嫁,引申为返回、归还、归附、归属等义。

“妹”是少女的通称。

“归妹”的字面含义即:少女出嫁或嫁出少女。但依爻辞的内容及《周易》中凡言夫妻关系均是比喻君臣关系的惯例,这里的“归妹”正是比喻臣对君的归依。归妹的这种比喻并不是《周易》作者的发明,而是当时的人们所通用的比喻。如在《诗经·宓宫》中,就有“上帝临女”一句。《尚书·酒诰》则有“明大命于妹邦”一句。其中的“临女”和“妹邦”的比喻就均与之类同。

《归妹》卦卦辞大意为:“正如依靠强迫的手段娶回新娘不会有美满的结果一样,小国的归顺如果靠武力的征服完成,也将产生不良的结局,不会带来安宁和利益。”

替补队员

初九(家人):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娣”字的本义为同嫁一夫的女子中年幼者。也作为诸妾的通称,即俗话说的小老婆、小媳妇。

“归妹以娣”也就是“以娣归妹”。意思是:“以身份低微的小妾顶替本该出嫁的女子来婚配。”这句话是以商周之间政权交替时的史实为喻的。武王伐纣后,纣王自杀身亡,武王于是立纣王之子武庚为商族的领袖。三叔之乱后,周公又杀了反叛的武庚,任命纣王的异母兄微子启接替武庚的位置,成为商族的领袖。“娣”就是对微子启的形象比喻。

“跛能履”:“虽然有腿疾而不方便,但仍然能够行走”。这是比喻微子启的身份本来不正,不是嫡系,取代商族的君位难免有不当之处。但他也是商王的亲子,以之代替武庚也是可行的。

“征吉”:“征伐将会取得圆满的结局。”这里的征伐是指周公针对武庚的征战。武庚本是商族的合法继承人,但他要叛乱,如果不对其征讨,将直接威胁到新政权的生存问题。而如果对其征伐并消灭武庚,又有谁能够管理实力依然强大的商遗族及其附属国呢?如果管不住的话,就会造成社会动乱的局面,这是当时的新政权最不愿意发生的事。作者前面所说“归妹以娣,跛能履。”就是为周公征战武庚后的管理开的一付药方。或者说在作者看来,并不是一定要由商纣王的长子来继承君位不可,其他王室成员同样可以替代。

初九爻爻辞大意为:“正如以身份低微的小妾来顶替新娘婚配,虽然不完美,却仍然可以成婚生子一样。以微子启取代武庚承袭商祀,虽然由于不是商王帝辛的合法继承人而显得勉强,但依然可以完成对商族的管理。因此,对武庚的征战将会产生良好的结局。”

初九爻爻象为“”,《家人》卦卦辞。微子启是帝辛的兄长,武庚的叔叔,他们同为一家人,同为帝乙的嫡亲。由微子启承继商祀虽然不如武庚合适,但也基本合理,故有此爻辞。

九二(小畜):眇能视,利幽人之贞。

读懂这段话要结合《履》卦六三爻爻辞和上一段爻辞来理解。在《履》卦六三爻辞中,“跛能履”和“眇能视”是并举的,写作“眇能视,跛能履。”可见“跛能履”和“眇能视”是两种比喻,同一种意思。或者说“跛能履”就是“眇能视”。因此,本爻辞的“眇能视,利幽人之贞”也就是“跛能履,利幽人之贞”的意思。作者在上一爻说:“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是对“跛”、“娣”的肯定,但作者又怕受教者错误地理解了他的意思,以为次品真的能够完全取代正品,所以赶紧在这里作一个补充,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利幽人之贞”:“只有具有明察秋毫者一般的正确认识,才利于眇者视物,才利于跛者走路。”“利”字在此是说如此这般做了才有利于“眇能视”。如果不能这般做,如果娶回家的“娣”比公主“妹”的脾气更坏,又何必舍白雪公主而选择灰姑娘成婚呢?只有这个小妾的观念较公主的认识更正确,更深远,更适合做老婆,才划得来啊。“幽人”就是考虑问题周全的人、明察秋毫的人、有理智的人。

九二爻爻辞大意为:“正如弱视的人想看清道路,需要他们头脑清醒、感觉敏锐一样。武庚的继位者微子要想管理好商族,就利于有明察秋毫的人一般对文明与愚昧的取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九二爻爻象为“”,《小畜》卦卦象。小畜就是小人之畜、培训小人之义。对“跛能履”、“眇能视”之类的非健全人,要进行培养、训练,故有此爻辞。

替补的条件

六三(中孚):归妹以须,反归以娣。

六三爻爻辞大意为:“正如婚配的新娘以公主为首选,只有当她不顺从时才以小妾取代其位置一样。小国对大国的归顺也应以其合法的继承人为领袖,只有当这个继承人与朝廷背道而驰时,才不得不选择其旁系的领袖取而代之。”

这段爻辞进一步强调了“归妹以娣”的原因,是在向受教者说明“跛能履”、“眇能视”是不能已而为之的权益之计,是正头主子不合作后采用的下策,千万不要将其视为首选,那样就不对了。周族推翻商政后,就是以帝辛的长子武庚作为商族的继承人,只有当武庚叛乱后,才不得不用微子启。这个先后主次的道理是一定要搞清的,否则国家秩序就乱套了。

理解这段爻辞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须”、“反”这两个字的含义。“须”的本义为胡须,引申为根须等义。而根须是主体的延续,作者在此是以延续之义象征合法的继承人。如果我们将“须”字作本义解,以为归妹者是一个留胡须的美男子,那就要闹同性恋的笑话了。“反”字在本爻辞中作背叛之义使用,不要理解成反复之义。

六三爻爻象为“”,《中孚》卦卦象。中孚就是中正诚信的意思。“归妹以须,反归以娣。”就是对传统秩序的维护和尊重,也就是中孚,故有此爻辞。

九四(履):归妹愆期,迟归有时。

“愆”即超过。

九四爻爻辞字面大意为:“出嫁的时间如果超过了约定的期限,所推迟的时间应有一定的限度。”这句爻辞是反过来解释为什么应当“归妹以须”,却又要“归妹以娣”的。是说虽然迎娶公主是最佳的选择,但我们也不能由着她的性子胡闹:她想什么时候嫁人就嫁人,她不想嫁人就可以长期拖下去。由于婚配是对国家关系的比喻,因此,九四爻辞可译为:

“正如出嫁的时间如果超过了约定的期限,其所推迟的时间应有一定的限度一样。小国对朝廷的归顺也有一个时间限度,如果无限止的延期,当然有必要替换其领袖。”

九四爻爻象为“”,《履》卦卦象。履的含义就是履行。归顺或者结合不应仅仅是一种愿望,更重要的是要付诸于行动,要得到履行,故有此爻辞。

六五(睽):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

“帝”是古代君王的专称。商代沿用此称,但周朝为了与商朝有别而改称为“天子”。

“乙”字的本义为草木破土而出之状。又被古人用于纪时,是天干的第二位,故也用作表示序数第二的代称。同时,商代君王一般以天干为名,称为帝甲、帝乙、帝丙、帝辛等等。商代最后一代帝王的名字叫帝辛,帝辛的父亲就叫帝乙。

“帝乙归妹”有两种可能的含义:一是“商王帝乙将女儿出嫁”;二是“商王第二次嫁女。”传统易学一般按前一种含义理解,所以总是在商周史中翻寻,看有没有这么一段联姻。却怎么也寻找不到结果,事实上也不可能找到答案。因为“帝乙归妹”一句是比喻,而不是实事,所以我们应当以第二种含义来寻找答案。这句话是说商王第二次归顺周族,是针对帝辛之子武庚的第一次归顺而言的。

“袂”是我们古代服装上与袖口相连的一块布。古代人的衣袖很长,其主体部分自肩到腕称为袖,以我们现在的袖长差不多。在袖口之外还有一段布以之相连,这段布由手腕处开口,去其下半幅而保留上半幅,其长过手臂,主要用途是用以抹拭。相当于在袖口处接了一块抹布,类似于现在手帕的功用。这块多出来的布就是“袂”。字从“衣”、从“夬”。“夬”就是缺,不完整之义。古代服装没有口袋,才有了这种奇怪的设计。正是因为“袂”字有抹布的功用,所以“袂”字也就有了抹试和去除的引申义。在京剧等古装戏的表演中,常以摔袖的动作表示对某人某事的不满,就是取“袂”的抹拭、去除之义。这里的“袂”字也是用的这层意思,指“君”或“娣”对过去不当行为的改正。

“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的意思是:“他们的君王武庚的归顺对腐败的清除不如其臣子微子的归顺对腐败的清除彻底。”“娣”字本来与“妹”对举,而这一段爻辞中与“娣”对举的是“君”,正说明了所谓的“妹”是比喻臣国之“君”的。而这个“君”是“帝乙归妹”之“君”。在商周时期,只有商族之君才称为帝,可见这段爻辞是以商族对周族的归顺为题而写的。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我们判断《周易》内容及其写作手法的一个主要依据。

“其君之袂”和“其娣之袂”是两次归顺。就商族对周族的归顺而言,这两次就是武庚的归顺和微子的归顺。武庚是帝辛的法定继承人,是名正言顺的“商族之君”。而微子只是王室成员,地位相当于小老婆,而且他的确是小老婆生的,当然也就只能以“娣”作比。他们的这两次归顺对周王朝而言,微子的态度更符合周族的利益,所以有“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之辞。“袂”字在此是作为“归妹”的行为表现。“袂”字的本义为当作手帕用的布,这里可以理解为对商族改革旧政的愿望和能力的比喻,也可以按“联袂”之义译。错误改正了,就可以握手言和。

“月几望”是比喻周商两族的关系融洽的程度快要达到最大值的。月有圆缺,在每月的十五前后达到最圆最亮的时候,这时的月象称为“望”。“月几望”就是月亮几乎达到最圆最亮的时候,相当于十四的月亮。

六五爻爻辞大意为:“帝王所在的商族曾再次归顺周族,因为他们的君王武庚改过自新的行为不如其大臣微子启的改过彻底。微子与周族的合作使得两族的关系有如十四的月亮般,几乎达到了最为融洽的程度,由此产生了一个完满的结局。”

理解这段爻辞的关键是不要将“帝乙”解释成商王帝辛他爹,而要理解成帝王遗族第二次归顺。这样理解才可以将后面“其君之袂”和“其娣之袂”的爻辞读通顺。

这段爻辞是进一步解释前几爻的意思,是说我们本来应当首先选取商族的合法继承人来协调两族关系(“归妹以须”),但由于合法继承人武庚的归顺不真诚,而我们又不能够无限期地等待下去,所以我们才在不得及的情况下,选择了并不完全合法的继承人微子来取代(“反归以娣”、“归妹愆期,迟归有时”)。这种取代是因为微子的合作态度比武庚的合作态度更符合周族利益的原因(“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其结果也因此而使双方的关系达到了最完美的程度(“月几望,吉”)。

作者反复述说的实际上也就是解释周族当时为什么要废武庚而立微子的道理。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当时的王位继承制是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而废嫡立庶是犯大忌的,搞不好就会动摇立储的根基,就会引发无休止的王位争夺战。所以作者要在这里反复解释他们当时立庶的原因,以让王子们理解这只是一个特殊的个案,是不可效法的。

六五爻爻象为“”,《睽》卦卦象。睽就是横眉冷对的样子。与暴政告别,走改革自新之路就是睽。“袂”就是睽。故有此爻辞。

诚信很重要

上六(归妹):女承筐无实,士羊无血,无攸利。

“承”即蒙受、捧、托、承载。

“筐”是方形的盛物竹器,也有用柳条、荆条等编制。

“女承筐无实”的字面含义为:“新娘子进奉给公婆的竹筐中没有作为礼品的果实。”据《仪礼·士昏礼》记载,古代新娘入门的第二天早起要拜见自己的公、婆。拜见时首先要执竹器盛枣、栗等果实进奉公、婆以示孝敬之义。盛枣、栗可能是谐“早栗”之音,早晚敬重、提早敬重之义。“女承筐无实”就是说这个新媳妇进奉的竹筐内没有枣、栗等果实,是一个空筐。这显然是一个不敬的举动。这里正是取不敬之义,比喻应当归顺的人对新政权的不以为然。

“(kui亏)”即屠杀。

“士”是古代成年男子的通称,这里指新郎。

“羊无血”就是:“杀羊放不出血来”。放不出血来的羊无疑是已经死亡的羊。婚礼是一件喜庆的大事,新娘及其送亲的队伍远道而来,理应用最真诚的心,用最好的礼物来招待这些贵客。但爻辞中的新郎却杀了一只死羊来招持他们,显然也是缺乏诚意的表现,是不妥当的。这句爻辞是比喻新政权对来归顺的商遗族不能以诚相待。

上六爻爻辞大意为:“正如在举行婚礼时,新娘子以没有果实的空筐进奉给公、婆,新郎杀病死的羊招待来宾,不会给今后的生活带来任何好处一样。小国对大国的归附、商周新旧政权的结合对双方而言,都应当以诚相待,否则就不会带来安宁和利益。”

本爻辞不仅强调了对方应有的敬意,而且强调了自己所应具备的诚心,此种观点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段爻辞实际上也是进一步强调了对方合作的基础就是以诚相待。作为当权者周族来说,要尊重商族的继承权,而商族则要表示出对宗主国的敬意。互尊才能互爱。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