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陵
《寺内》是刘以鬯的小说结集,包括有三个中篇和十一个短篇,分成上下两辑。
这种分法似乎不太好,照我看,应该以小说的性质来分:第一类写现代都市的人物和遭遇,像《链》《吵架》《赫尔滋夫妇》《龙须糖与热蔗》《时间》《圣水》《一个月薪水》等,都属于这一类。
第二类是意识流小说,虽然故事的人物和遭遇也发生在现代都市,但并没有过分着重情节,而更多落笔在人物的意念和感觉,可以《第二天的事》和《对倒》为一辑。
第三类是出现在不同空间的人物,在节奏和心境上,与上两类有明显的区别,如《除夕》和《俯视》。
第四类是《寺内》。
第五类是《蟑螂》。
《动乱》一篇比较难分,因为它近于报告文学,勉强可归入第一类。
也许这种分法过于琐碎,可是我总认为:假如能够按性质而不是按体裁来分一下,更可以帮助读者投入阅读的喜悦中,获得更大的满足。
第一类是刘以鬯顺手拈来之作,他长期在报馆工作,自难免有敏锐也极丰富的社会触觉。由这触觉引申,他轻易地便可把现实社会中的人物圈画出来。很生动,很流畅,只随意略描几下,已经把好些人物的性格和特点,连同他们的际遇,清清楚楚地展露。
这些人物,包括那对赫尔滋夫妇,卖龙须糖的亚滔和卖热蔗的珠女,赶水翼船的子铭和淑芬,给孩儿喝“圣水”的大姑,在马家干了四十三年也让人辞退的老佣二婆,每一个角色都活灵活现地生活在现实社会的各角落。没有戏剧性,但戏剧性自然在角色自身的行动中开展,单是这一类的小说,只能看出刘以鬯有圆熟的技巧,和随意安排便成佳构的能力,尚未达到杰出的突破。因此,第二类的两篇:《第二天的事》和《对倒》便可标画出刘以鬯和其他普通的小说家,究竟有怎样的不同。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