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公司的名字叫做iang日ll,简称le。
le的本意是干红辣椒的意思le公司也是和辣椒相关的一家快餐公司,一家专门卖墨西哥卷饼的公司。
墨西哥卷饼是一道非常简单方便的食物,这几年华国的肯德基菜单里面,也早就有了“墨西哥卷饼”这道菜。
墨西哥卷饼其实就是很简单的烙一张薄面饼,然后里面放上猪牛羊肉、黄瓜条、番茄、玉米、奶酪、酸奶油等等,最后再卷起来成一个棒槌一样的长饼子,也就是大功告成了。
后来肯德基开发的针对华国市场的“老首都卷饼”,也就是和这差不多,基本上可以看成是首都烤鸭的复杂放大版本。
外国人,特别是美国人,根本就没有什么饮食文化,一个个的又懒又不会做菜,自然而然的这种最简单方便的食物,就最适合他们的一日三餐。
所以说肯德基和麦当劳能在美国发展起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所以说只要在家里会炒个菜的华国人,就能去美国开家中餐馆养家糊口,那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le创立于1993年,本来一开始他们也没有太过红火,发展到了1998年,也就是七十多家店面,属于有发展前途,但不一定能多红火的快餐店。
然后他们的创始人史蒂夫?埃尔斯,就带着自己的计划去找了麦当劳的高层。
麦当劳的高层被他的这份计划书给吸引了,一口气就投了3.6亿美金给埃尔斯,绝对控股的同时,也让埃尔斯有了足够的资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第二年,也就是1999年,埃尔斯就宣布,自己的le餐厅,从此以后只会选择牧场养殖的肉禽,而不是工厂养殖的肉类,而配菜里面的蔬菜,也会选择本地农民种植的,而不会是公司大农场种出来的。
在美国,完全不使用农药的东西都很贵,埃尔斯但却从来不在乎这个价格,他就打出了一个“健康快餐饮食”的概念,把自己的采购源头全部标识出来,然后所有的食材制作也在透明的大厨房里面完成,可以让食客们看到,以让他们放心安全和卫生方面的问题。
这样一来le立刻就受到了年轻人们的追捧,然后越来越多讨厌油炸食品,讨厌催熟剂、饲料养殖的人们,也开始喜欢上了le,逐渐形成了一种潮流。
甚至于le还推出了完全素食的墨西哥卷饼,这又马上获得了许多素食者或者是减肥人群的喜欢,一下子又为他们带来了大量的食客。
萧奇前世在美国的时候,也吃过几次le,当然也不是那么的喜欢,总感觉就像是夹肉饼那样的模式,而且味道也有些怪怪的,不符合他的口味。
但这并不妨碍美国人对le的追捧,萧奇去了几次,几次都必须要排队。
你可以想象,一家在美国拥有上千家连锁店的墨西哥卷饼餐厅,居然像是高级餐馆或者私家人气餐馆一样的,需要排队,简直是太疯狂了!
在萧奇的印象里面,2013年年末的时候le的市值就超过了100亿美金,而在2006年上市的时候,不过是5亿美金而已。
现在是2010年12月,麦当劳已经连本带利的拿着6.5亿美金离开了le的市值是30亿美金,还没有迎来彻底腾飞的日子。
萧奇之前在了解美国的有潜质公司时,就看过le的资料,如今le的最大股东就是史蒂夫?埃尔斯,他拥有18%的股份,另外一个合伙人蒙蒂?莫兰则是拥有9.2%的股份,其余的全都是机构或者普通股民持股。
萧奇想要收购这家公司,最多也就是溢价40%私有化退市,加佣金差不多就是45亿美金左右。
相对于以后它高达100亿美金的市值,以及以后越来越发展壮大的态势,这笔收购是非常划得来的。
而且根据萧奇对它在2013年以后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的估计le只是扎根欧洲和美洲,最少就能拥有150亿美金的市值。
如此一来,也是足够当一个老婆的私房财产了。
当然最后萧奇也不可能100%的控股,和其它收购的公司一样,有才能的几位创始人和管理者,萧奇都会选择给他们一些股份,让他们能安心的为公司贡献力量。
至于说那些创始者们愿不愿意卖出股份,那就由不得他们了。
在资本的力量之下,连控股51%都不一定能逃脱资本的收购,更别说这些持股不到30%的创业者。
事实上,创业者拥有30%以下的股份,才是一家美国公司的常态,像是萧奇这样最少保持70%左右的股份,最多干脆完全私有化的人,在美国也没有几个。
不过萧奇也挺感激美国的这种宽松控股方式的,否则他哪里可能买到那么多的好公司呢?
在全世界,市值超过1000亿美金的公司都很少。
因此k、uber这样的公司出现之后,才会引起那么多人的追捧。
可是如果你把要求降低一些,想要投资那些有可能市值超过100亿美金的公司,数目那可就不少了。
至今为止,萧奇投资的,包括购买和占有股份的公司,全部都是市值会超过100亿美金的公司,大大小小数起来起码有三十多家。
但这也不代表萧奇已经把这些公司给一网打尽了,实际上每年都会有一些非常出类拔萃的公司冒出来,赢得人们的一阵追捧。
虽然有更多的公司,只是注定了昙花一现,但也有少部分的公司坚强的活了下来,而且发展得越来越好。
萧奇除了关注le之外,他还关注另一家的公司。
准确的说,是一家现在还没有正式开始成立的公司。
它的名字叫做eork。
中文名字叫做众创空间。
简单的介绍eork的功能,它就是二房东,负责把别人的房子租过来,自己打造一番,再隔成小块儿小块儿的分租给别人。
听起来是不是和首都著名的二房东很像?
但如果你觉得这就是eork,那就绝对错误了!
区区一个整批零卖的二房东,根本不可能做到以后超过60亿美金的惊人估值的地步。
实际上,就算是在2013年年底,eork已经有了60亿美金的估值,但许多华尔街的投行和天使基金都认为,100亿美金的市值都不是eork的底线,200亿美金才符合eork的身份。
为什么租赁市场那么多公司,那么多巨头,偏偏一家2010年才成立、2011年才正式营业的eork公司,却可以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直接达到60亿美金以上的估值,成为行业无可争议的老大?
原因在于,eork提供的服务的核心,绝对不仅仅是把房子隔开装修好,然后转租给你,就什么都不管了那么简单。
稍微简单一点的说,eork的盈利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个当然是租金,第二个就是给会员们提供各种服务的收入。
第一个租金是最直接的收入,但第二个给会员提供各种服务,才是eork能发展壮大的最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