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 洒落与忧勤 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陶渊明自然不可能一辈子总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天地同流”或“与道冥一”,对于人这种社会存在物来说永远只是一种短暂而超然的心灵体验,大多数情况下他必须面对社会和个人的许多现实难题:诸如穷与达的烦扰、贫与富的交战、生与死的纠缠,还得为“真风告逝,大伪斯兴”(《感士不遇赋》)而痛心疾首,为“坦至公而无猜,卒蒙耻以受谤。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同上)而愤愤不平,为“六籍无一亲”(《饮酒二十首》之二十)而忧心忡忡,因“草盛豆苗稀”而负耒躬耕。他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生存的重量,临终前还慨叹“人生实难,死如之何”(《自祭文》)。明末锺惺责怪人们只知“陶公高逸”洒脱的一面,却不了解他“竟是一小心翼翼、温慎忧勤之人”。到清代沈德潜、锺秀等人都说“晋人多尚放达”,独陶渊明秉持儒家“忧勤自任”的精神,“倘幸列孔门,何必不在季次、原宪下”。“忧勤”既是他“洒落”的对立面也是其“洒落”的补充。那么,陶渊明是如何从忧勤走向洒落的呢?在走向洒落的过程中,哪家的文化精神左右着他的心灵感知和存在决断?

陶渊明一生可能同时面对许多难题,但我们的考察得从一个一个的难题开始。

首先他得消除穷与达给他精神上带来的烦扰,在他心灵上造成的紧张,否则他的人生就难得洒落自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