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论元嘉七言古诗的诗史意义 一、从单一韵式到因情转韵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兼论七言古诗艺术形式的演进

胡应麟在论述七言古诗的发展时说:“七言古乐府外,歌行可法者,汉《四愁》,魏《燕歌》,晋《白纻》。宋、齐诸子,大演五言,殊寡七字。至梁乃有长篇,陈、隋浸盛,婉丽相矜。”不知这位对诗史十分熟悉的诗论家为何做出如此不符合史实的判断。我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粗略统计,南朝齐诗坛上的确“殊寡七字”,七言诗加上断句也不过四五首,可是宋代现保存完整的七言歌行就有五十一首之多(包括七言杂诗),除少于梁代的八十六首之外,远远超过陈代的四十三首和隋代的十八首。即使六朝七古数量较多的梁代也没有产生像鲍照这样的七言歌行名家,除鲍照外,宋代诗坛名家如谢灵运、谢庄、谢惠连、汤惠休等都或多或少创作过七言歌行,宋代七言诗与五言诗的比例也绝对高于梁代。在整个南北朝七古的创作中,既不能说“陈、隋浸盛”,更不能说宋“殊寡七字”,相反宋元嘉时期是七言古诗创作的一个高峰,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文体本身讲,七言古诗艺术形式至元嘉才臻于成熟;从诗歌发展史讲,元嘉七言古诗更是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王夫之在《古诗评选》中说:“七言之制,断以明远为祖何?前虽有作者,正荒忽中鸟径耳。柞棫初拔,即开夷庚,明远于此,实已范围千古。故七言不自明远来,皆荑稗而已。”本文试图从七言古诗艺术形式的演进中,揭示元嘉七古的诗史意义。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