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瞎说的,李教授听完却觉得她说的特别有道理。
僧耳糕,顾名思义是僧人耳朵形状的糕。
根据清朝时期的语言文化禁忌推断,僧耳应该指的是佛耳,那时的人们怕对佛祖不尊敬,借僧人的称呼暗喻。所以僧耳糕不仅是耳朵形状的,而且必须得像佛像上的耳朵那般又大又厚。
至于所说的木罐下点上炭火才能做熟,李牧遥觉得有点儿不大可能。
于是他又锲而不舍的几番登门到南市那家著名的糕点铺打听,终于得知他们这边做糕都是用熟粉,加热只是为了增强粘度和固定形状。
这么一说就说得通了,所谓的顷刻便熟,其实就是加热一下。
几经折腾下来,李牧遥总算做出了几款口感和形状都得到认可的“僧耳糕”。
他拍下成品照片发给白晓星,让她照着自己的图再去王府镇问问有没有老人对这种糕有印象。
接到照片的时候,白晓星正同季荆隔壁家供养的老僧说话,于是她顺便给老僧看了一眼,却没想到这一眼,直接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老僧不仅见过这糕的形状,还给她说了好几道相似的糕点名字。
他说,这些都是当初祥云寺法会上用到的贡糕。
祥云寺法会上的贡糕,或许是王府菜系的一部分。
李牧遥不敢乱联想。
但是白晓星却说,这个逻辑是成立的。
不单因为她在王府镇找到的僧耳糕得到老僧太爷爷的认可,还因为有明确的史料记载,清朝时期祥云寺的住持和王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