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学术之流派”这一主旨,同样也体现于《通释》对学派与学派之间亲缘关系的深入探讨,对学派自身发展与变异的缜密考辨。前者是从异中见同,发现歧见百出的学派之间原属“近亲”;后者是从同中辨异,追踪同一学派的前后变化。
历史上有些学派彼此视若寇仇,好像势同水火,可实际上这些学派可能原先属于同一个家族,后来才分道扬镳;有些思想知识看似判若胡越,相互毫无瓜葛,其实这些表面上针锋相对的思想知识,本质上可能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它们的最终目标也可能殊途同归。
孟子力辟杨、墨的名言,许多人都耳熟能详:“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被后世尊为亚圣的孟子骂墨子是“禽兽”,儒、墨似乎是天生就势不两立,可《通释》在《墨子》一书的叙录解题中断言“墨学实出于儒”:“其学盛行于战国之世,故《韩非子·显学篇》曰:‘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可知二家在当时,并见重于世。顾墨学实出于儒而与儒异者,《淮南·要略》云:‘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身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此论甚精,足以明其不同于儒之故。”墨子开始也是受孔子之术的,只是学习过程中发现儒家的许多弊端,如礼仪过于烦琐而不易施行,厚葬无谓浪费钱财而使人贫困,长久服丧更伤身误事。不过,墨虽从儒入却不从儒出,但儒、墨的差异并不如孟子所夸张的那样大,二者有许多思路相通甚至相同。孟子为何要声讨墨家“兼爱”呢?《通释》对此也做了间接的阐释:“大抵墨学宗旨,兼爱乃其根本,而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尊天、事鬼、非攻诸端,皆其枝叶。”打蛇要打七寸,批判对手当然要点要害。儒学的核心是仁爱,墨学的根本是兼爱。仁爱是一种以血缘为中心向外扩展的爱,是一种有亲疏有等差的爱,兼爱则是不以血缘为基础的爱,因而这种爱没有亲疏等差之别,兼爱对儒家仁爱这一核心命题的冲击在当时是可想而知的,难怪孟子要声嘶力竭地讨伐了。儒、墨后来虽越走越远,但他们渊源上“一百年前是一家”。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