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66节

热门小说推荐

炮身上的铭文也出现了。铭文显示,这些大炮属于叛将吴三桂,铸造时间多为顺治年间。

其中一门铜炮尤其引起吴捷的注意,上面赫然写着“崇祯十五年十一月,镇守辽东总兵官左都督吴捐资铸造”。

这门炮还是吴三桂做明朝边将时,自掏腰包铸造的呢!

众将感叹不已。

大将徐琛说:“都说吴三桂是奸臣,先叛明,再叛清。想不到,他还能自掏腰包铸造大炮哩。”

火器营旅帅郑光聪出身火药世家,却从未见过如此巨炮。他抚摸着黑黝黝的炮口,说道:

“这样一门铜炮,至少有四五千斤重。假如把这铜炮融为铜钱,也值三四千两白银呢!吴三桂肯自掏腰包铸炮,还算是个有心的大将!”

“哼”,康可铨冷冷地说道:“吴三桂的钱,不还是朝廷的钱吗?朝廷的钱,不还是从老百姓身上搜刮而来的吗?”

在场的太平军将领中,有人认为吴三桂是个屡次叛主的奸臣,有人认为他晚年反清,也算是弃暗投明。

吴捷便有心在众将面前卖弄历史知识,以正视听。只听他说道:

“明朝崇祯十七年,农民军领袖-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向明朝官员勒索军饷。吴三桂父亲是大明官员,也被农民军抓了起来。他的爱妾陈圆圆亦被李自成大将刘宗敏霸占。

“吴三桂时为明朝关宁军大将,正在农民军和满清铁骑之间首鼠两端。听闻爱妾被辱,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转而剃发易服,投靠满清,成为满清征伐华夏的急先锋。

“关宁军是明军中最能打的部队,吴三桂率着关宁军,从东北一直打到云南,为满清立下赫赫战功。事后,他受封平西王,镇守云贵。

“到了康熙年间,小皇帝不顾群臣反对,毅然‘削藩’,引发三藩之乱。吴三桂起兵造反,从云南一直打到湖南。可惜他年事已高,锐气已失,最终功败垂成。

“这些大炮就是当年吴三桂遗留下来的,一百年来,一直在武库中默默吃灰。咱们打下岳州,才发现这些大炮。一百年前,它们就被吴三桂用来反清。如今,天军正缺大炮。这莫非是天助我军,要我等杀妖建国?”

众将听吴捷这样说,顿时恍然大悟,士气大震。

邹世安说:“大帅说的不错,此必是天意。天父以巨炮资助我军,助我等奋勇杀妖。”

徐琛说:“是的。咱们先得民船,再得大炮。放眼华夏,再无对手了!”

郑光聪对这些大炮爱不释手,琢磨了好久,此时也说道:“这大炮使用精铜铸造,看起来像是出自洋人的手笔。虽然年代久远,但想必威力仍然不俗。恳请大帅准许,令我火器营将士先试射几下。”

火器营已经急不可耐地要试谢火炮了。吴捷允诺,又问众将道:“吴三桂早年为明朝大将,替崇祯皇帝守卫山海关要塞。他把满清八旗挡在关外多年,你们知道靠的是什么呢?”

众将知道吴捷必有高见,连说不知,请大帅赐教。

吴捷说:“当年,满洲八旗铁骑锐不可当,明军连战皆北,不断撤退,只得退守山海关、关宁等少数要塞。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战败投降后,吴三桂为辽东边将,所恃者唯有坚城、火器。坚城屡失,明军只能倚靠火器对抗八旗。

“然而,普通火器不能穿透八旗铠甲,只有大炮才能对付八旗。满清两任皇帝努尔哈赤、皇太级,均死于明军火炮。日后,满清成功仿制火炮,更得到大明降将孔有德的炮兵营,才压过明军火炮,最终鼎定天下。

“可惜,满清承平日久,军备废弛。一百多年来,清妖的军械不仅没有改进,反而退步了。这吴三桂遗留下来的三十门老炮,竟比现在清妖装备的火炮还要先进。

“清妖有眼无珠,不知道武库中还有这等宝贝。这些百年巨炮,皆为反清而铸。如今为我天军发现,为我天军所用,可见天要亡清,实乃天意也。”

众人欢呼雀跃。

这时,火器营将士已经制好了弹丸。他们在校场上试射火炮,瞄准城楼发炮。只听“轰”的一声,炮弹击中城楼,在城楼上轰出一个大洞。

太平军欣喜异常。

郑光聪兴奋地说:“大帅,这炮准度高,威力也大。小人真想把它们全部留下,作为火器官的看门武器。”

吴捷思索片刻,说道:“全部留下当然是不可能的。这样,咱们留下三门,装在大船上,当作火器营的家底。送三门给罗大帅,剩下的全部献给东王,让东王发配。”

众将听了难免惋惜。

吴捷勉励大家道:“你们放心,待咱们以后有了地盘,咱们也要自己办厂,自己铸炮。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还怕没有火炮吗?”

众将大喜,对未来充满信心。

罗大纲对重建水营很热心。他做过水寇头领,精通水战,由他出任水营主帅,实在是众望所归。

太平军多出身于广西山区农民、矿工,缺少懂水战的人。这水营主帅,还有比罗大纲更合适的人选吗?

吴捷也支持罗大纲争取担任水营主帅。他们料定,杨秀清执意定都金陵,已是板上钉钉。太平军要想守住金陵,必须夺取上游的武昌、湖口、安庆等重镇,以屏障金陵。同时,夺取下游的镇江、扬州,切断满清漕运,再取姑苏、常州等苏南膏腴之地。

如此,金陵才能稳固,天国才能图强。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拥有一支强大的水营,以便驰骋长江,控制长江。

若罗大纲得任水营主帅,则可以凭水营制陆营。到时候,别说李开芳、林凤祥等陆营大将要甘拜下风,就连石达开、韦昌辉等王侯也要让他三分。

这天,罗大纲和吴捷一起拜见东王杨秀清。吴捷向杨秀清汇报岳州城防情况,罗大纲向杨秀清汇报筹建水营的建议。

在益阳临资口时,洪杨相争,杨秀清不得不借助天父下凡,逼迫洪秀全北上。

太平军在岳州得了五千民船、三十巨炮,印证了杨秀清的“正确”主张,也印证了“天父”的旨意。杨秀清威望飙涨,更加洋洋得意。

杨秀清不动声色地听过吴捷和罗大纲的汇报,缓缓说道:“甚好甚好。吴捷,你在岳州缴获巨炮,全军士气大涨。这几个月来,你劳苦功高,我已决定升你做个总制。命令回头补发。”

吴捷很高兴,连忙向杨秀清致谢。

杨秀清转而对罗大纲说道:“大纲,我在长沙就允诺你做将军,就升你做金官正将军吧。”

罗大纲自然也异常欣喜,感谢杨秀清知遇之恩。

不料,杨秀清话锋一转,说道:“至于你刚才建议筹建水营的事,我和天王都很认同。”

罗大纲眼睛一亮,却听杨秀清说道:“只是,我和天王一致认为,单独成立水营,还是有必要的,设置水营主帅,也是有必要的。

“但是,水营只是配属给陆营的。这水营主帅只管平时训练、管理、造船等事务。若有战事,则分拨部分水营给陆营,帮陆营运送兵马辎重。若有水战,则由战船上的陆营、水营战士并肩战斗……”

这可太出罗大纲意外了。以杨秀清的精明、眼光,怎会如此看低水营?怎会如此不明事理?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