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天王、东王来到九江,见我左七军号令整齐,熟悉九江防务,定会瞩意于我。就算这次不能留守九江,日后镇守九江,舍我其谁?”
2月21日,太平军中军路过九江,稍作停留,取九江的粮草、弹药上船,补充后勤物资。
吴捷率领众将在岸边迎接,派人向洪杨二人的座船传信,请洪杨二人下船视察九江。二人皆以军情紧急为由拒绝,勉励吴捷用心诛妖。
杨秀清特意作书一封,派人送给吴捷,信使竟是周庭森!
一见面,周庭森哭丧着脸,对吴捷告罪:“大帅,实在对不住。小人留在中军数日,一有机会就央告周娘娘,请周娘娘替咱左七军说情。可东王就是不答应,还把娘娘申饬了一顿,前天还把小人饿了一天。”
吴捷来不及安慰他,匆忙拆开信封。
杨秀清的信一惯简略,只说金陵之战关系国本,必须投入全军,令吴捷不得迁延误事。待太平军后队通过九江,左七军必须立即撤出九江,走水路追上赖汉英、罗大纲,在金陵之战爆发前归入前卫军序列,不得有误。
至于日后是否镇守九江,杨秀清只字未提。
吴捷连续看了几遍信,不觉怅然若失,感觉前面做了许多工作,如今都竹篮打水一场空。
看到周庭森正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吴捷才回过神来,问道:“东王为何申饬娘娘?为何饿你肚子?”
周庭森不假思索地说道:“娘娘见了大帅送的珠子,心里十分喜欢。她顾及我俩姐弟之情,在东王面前说了许多大帅、小人的好话,请东王准许我们留守九江、湖口。
“东王刚开始不置可否,后面便十分不悦,说娘娘不守妇道,企图干涉朝政。他又说小人资历太浅,不足以服众,军功太少,不能镇守湖口……”
“等等”,吴捷忍不住打断他,问道:“东王原话是怎么说的?”
周庭森不明就里,绞尽脑汁回忆。可他记性太差,想了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道:
“东王原话说,尔是王亲,方抬举尔做了师帅,尔也要知好歹,挣出许多功劳,我才能升尔的官,许尔镇守湖口。”
“还有呢?”吴捷迫不及待地问。
周庭森又思索了好一会,说道:“对了。东王还说,尔要诚心敬奉天父,奋力杀妖,争取在金陵立下功劳。”
吴捷陷入了沉思,杨秀清既然向周庭森提起镇守湖口的事,可见此事仍有转机。当初自己拉周庭森下水,许他镇守湖口,还是有用的。
这样一来,周庭森守湖口,可以监视镇守九江的吴捷,减少杨秀清的猜忌。湖口再往下游,就是彭泽县,同样是一座军事重镇,杨秀清可以再安排一个有本事的东殿大将。
分派三员大将镇守九江、湖口、彭泽,杨秀清可以放心让吴捷镇守九江。
想到这,吴捷脸上露出笑意,说道:“你到东王处来回送信,十分辛苦。虽然没能说动东王,却也给东王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本帅记着你这件功劳,待你再立下新功,我一定向东王保举你做军帅。好了,你归入营中吧,好好休息下,咱们马上就要撤军了。”
周庭森转忧为喜,再三拜谢而去。
太平军后卫军由北王韦昌辉统率。他本人坐镇水营战船,走水路。长江两岸各有陆师夹江而过,护卫水营。
太平军行军规矩,凡是沿大江大河行军,则兵分三路,以水营运送辎重,另有两路陆营夹江而行,水陆并下,互相支援。
韦昌辉是北王六千岁,地位尊贵。他路过九江,吴捷照例要到江边迎接,邀请他下船歇息。
也许是后卫军并不急着行军,也许是在船上坐久了,韦昌辉下令在九江停船休息。
吴捷见状,只好迎接韦昌辉下船,准备好生招待。
韦昌辉加入拜上帝会颇为投机,选择的时机恰到好处,因此跻身高位。当时,韦家是广西桂平县的客家地主,刚刚暴发不久,又极为吝啬,为当地官绅所不容,几乎不能立足。
与洪秀全一样,韦昌辉读过书,屡试不第。韦家有钱,韦父便为他捐了个监生,韦昌辉得与官绅往来。为庆贺此事,韦家在大门前挂了个“成均进士”的门匾。
“成均”指满清最高学府国子监。“成均进士”泛指为进入国子监学习的人,也即“监生”,是捐纳监生的遮羞称呼。
仇家乘夜将“成均”二字削去,诬告韦昌辉僭称“进士”,这在当时可是大罪。韦昌辉下了大狱,受尽折磨,再无脸面在当地立足。
恰巧南王冯云山路过金田村借宿,乘机说服韦昌辉加入拜上帝会。韦昌辉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入了拜上帝会,倾尽家财支持拜上帝会。
当时拜上帝会一穷二白,韦昌辉的加入极大地促进了拜上帝会的发展。拜上帝会以金田村韦家为总部,在韦家秘密打造武器。太平军金田起义,便是在韦家发动起来的。
因着这个缘故,韦昌辉获封北王六千岁。随着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的先后战死,首义五王只剩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韦昌辉也成为太平天国第三号人物,地位仅在杨秀清之下。
石达开年纪太小,又嗜好领兵打仗,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但韦昌辉一向阴柔奸诈,家族兄弟众多,甚为杨秀清所忌。
他虽然灵活机变,却不善于打仗,没什么大的本事。加之杨秀清猜忌他,便让他负责全军后勤,不给他机会打仗立功。
此番从武昌至金陵,前卫军主帅为石达开,韦昌辉反而担任后卫军主帅,便能看出韦昌辉的尴尬地位。
日后,天京事变,韦昌辉正是罪魁祸首。韦昌辉借洪秀全密诏,屠杀杨秀清及东殿党羽两万多人,又杀了石达开全家,自己也落得被杀的悲惨下场。
吴捷恭迎韦昌辉下船,便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小心,生怕被这个阴险之人拿住把柄。
韦昌辉看到吴捷为他准备的八抬大轿,脸上便露出一丝嫌弃。
吴捷见状,赶紧说道:“北王殿下,九江地方简陋,这便是九江城最好的轿子了,还请北王屈尊将就。”
满清礼制,地方官三品以上才可以乘坐八抬大轿。偌大一个九江城,只有九江镇总兵是个正二品武官。这顶轿子,便是九江镇总兵的官轿。
韦昌辉马上换上一副笑脸,说道:“还是咱太平军威风,本王可以乘坐二十四抬大轿,比清妖头咸丰还要威风。”
确实,满清皇上的轿子为十六抬大轿。
既然轿子简陋,韦昌辉也就不坐了,对吴捷说:“咱们到江边随便走走吧。”
吴捷心里暗舒一口气,向邹世安使了个眼色。邹世安会意,赶忙安排人手设置大帐,准备美味佳肴,预备在江边招待韦昌辉一行人。
吴捷陪韦昌辉在江边转了转,远远望了下清军向荣部的营垒,就近看了下左七军新练成的骑兵营。
韦昌辉言语不多,只是随口问东问西,并不发表言论,一副深不可测的样子。他左右都是亲信,多是年轻彪悍之人,吴捷大都不认识。
过了半个时辰,韦昌辉终于疲倦,说要回船歇息,准备扬帆启程。吴捷趁机说道:“北王殿下,我已准备了一桌美味佳肴,请北王屈尊品尝。另有几十桌好菜好肉,何不请兄弟们饱餐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