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丕成正是日后大名鼎鼎的英王陈玉成。
罗大纲说:“不错,他今年就要满十六岁了。待夺了金陵,天王必会大赏功臣。陈玉成有叔叔陈承镕作奥援,又智勇双全,将来成就不会小。”
若能争取陈丕成加入复兴会,无疑也是件大功劳。吴捷眼神一动,被罗大纲逮个正着。像是读懂了自己的心思一样,罗大纲说道:
“陈丕成心气太高,又迷信拜上帝会,为人精明,我不能把他放在身边。而且,他叔叔陈承镕和天王、东王走得很近,深得二人信任。此人做我亲兵一年多,对我还算忠心,但我始终不敢信任他。等他脱籍时,我得把他打发到别处去。”
吴捷点点头,由陈丕成想起李寿成,说道:“我在九江时,遇到一个将才,名叫李寿成,现在胡以晄丞相手下做先锋。此人虽是个旅帅,但有大才,不知两位大哥是否听说过?”
赖汉英点点头,说道:“从武昌出发时,我在北路军佐助胡丞相,见过李寿成。此人确是个人才,只因资历太浅,名声还不显赫。”
吴捷看了眼赖汉英,笑道:“我在九江时极力笼络他,向东王保举他,又送给他一百捻子。他在军中没什么根基,两位大哥日后遇到他,可以尽力笼络他,鼓动他加入复兴会。”
罗大纲若有所思,说道:“你二人既说他是人才,他必有过人之处。到时我留心便是,若有机会,便想办法笼络他。只是,老弟好不容易招到五百捻子,一出手就送出去一百个,未免太阔绰了。”
吴捷笑笑,便把捻子犯上作乱、李寿成及时救驾的事说了一遍。罗、吴二人感叹不已,称赞吴捷处置得当。
正是中午,到了开饭时间,亲兵送来酒菜,三人边吃边聊。罗大纲想起钱粮的事,说道:“吴老弟,你猜下,我这次和赖国舅打下安庆,缴获多少钱粮?”
罗大纲喜欢卖弄,吴捷了解他,只推说不知,催促他快讲。罗大纲说:
“安庆城内藏有饷银近五十万两,制钱四万余串。府仓、太湖仓、常平仓三座粮仓,共有米谷三万余石。另有大炮、弹药、军械、辎重等无算,真可谓收获满满。”
安庆是安徽的省城,城内藏有钱粮无数。先锋军缴获如此巨大,也无需大惊小怪。
只是,按照太平军的“圣库”制度,一切缴获都要纳入圣库,由典圣库等统一调配物资。实际上,各路军头往往私自截留缴获的物资,这已是太平军中没有公开的秘密。
吴捷当然要奉承罗大纲一顿,好讨他的欢心。
赖汉英接着说:“我和大纲决定,截留二十万两白银,留做复兴会活动经费。”
这是公事,吴捷也不推脱,说道:“有经费是极好的。如今当务之急,还是要想办法弄块根据地。我估计,等天军打下金陵,就要发动北伐、西征。到时候,咱们一起努力,争取拿下九江,做为复兴会的大本营。”
赖汉英想了想,说道:“天王这边,我会向他进言,帮助老弟镇守九江。至于北伐嘛……”
赖汉英犹豫不语。罗大纲接下话茬,说道:“天军定都金陵,孤军北伐,凶多吉少矣。咱们千万不可参加北伐,西征却是可以的。”
吴捷眼前一亮,为罗大纲的见识所折服,说道:“东王可以不留人守九江,却不应该不留人守安庆。这安庆是金陵门户,守住安庆,就能阻挡住向荣、琦善的大军。此时弃守安庆,等打下了金陵,还得回过头来和清妖争夺安庆,难免又要大费周折。”
此刻,太平军中军在池州,后卫军还在安庆。
清军共有两支生力军,颇能战斗。一支由钦差大臣琦善率领,正在庐州一带逡巡不前。另一支由钦差大臣向荣率领,正在九江一带逡巡不前。
琦善和向荣都是官场老油子,对当前局势洞若观火。太平军五十万大军,水陆齐下,清军根本守不住金陵。若他们不自量力,胆敢前往金陵支援,必将玉石俱焚。
曾国藩评价当前的局势,说清军假若援助金陵,则“先到先败,后到后败,同到同败,不到不败”。向荣和琦善都深谙此中奥秘,两人称病不前,试图保存己方实力,进而保住自己的顶戴。
客观来说,这的确是二人解决当前困境的“最优解”。二人称病不前,坐视金陵陷落,却也保存了各自的实力,为清廷保留了有生力量。
日后,二人分别在扬州、金陵近郊孝陵卫,组建清军江北、江南大营,长期围困天京,成为太平军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靥。
洪杨二人已经决定放弃安庆重镇,全军进攻金陵。
若说放弃九江,尚能理解。但安庆离金陵近,放弃安庆实属不该。这个决定,未免暴露了杨秀清战略眼光不足的毛病。
三人也为此叹息不已。
吃过午饭,吴捷、罗大纲、赖汉英仍在闲聊。亲兵来报,说有个天地会的头目求见罗大纲。
罗大纲正和吴捷、赖汉英聊得尽兴,见有人过来打扰,便有些不耐烦,把帖子随手丢在一边。
罗大纲之所以能充当前卫军先锋,除了熟悉水战之外,也在于他是天地会大舵主,在天地会有很有威望。
根据洪杨二人的指示,先锋军自进入安徽境内后,每打下一地,便大力宣传,允诺将来平分土地,争取百姓支持。除此之外,他们秋毫无犯,杀富济贫,将富余的粮食分发给百姓,从百姓手中高价收购紧缺物资,得到老百姓的热烈拥护。
太平军威名远播,蛰伏已久的天地会也活跃起来,起而响应太平军。例如,皖南太平府的天地会便公开使用“天德”年号,大张安民布告,武装起义。失败后,他们便成群结队加入太平军。
罗大纲既是太平军先锋,又是天地会大舵主,正是天地会党投靠太平军的最佳人选。
眼见罗大纲将那拜帖置之不理,那亲兵便有些不安,站在原地没有离开。
罗大纲见状,便有些生气,骂道:“你小子是不是拿了人家的好处?说,那人给了你多少银子?”
华夏陋习,求见上级要馈送“门包”。罗大纲行走江湖四十年,对此一清二楚。
那亲兵脸上露出一丝惶恐,说道:“大帅恕罪,小人不敢欺瞒大帅。那天地会头目十分会来事,硬塞给小人十两银子。小人见他气质不凡,便答应为他转递帖子。那十两银子,小人已经交给卒长……”
他是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被罗大纲几句威吓,顿时抖落得干净。罗大纲笑笑,说道:“十两银子就把你收买了,没出息。”
吴捷扫了眼帖子,见那字写得稳健有力,不觉留了神,说道:“大哥威名赫赫,既有英雄慕名过来,何不见见他呢?”
罗大纲拿过帖子,看了眼,轻声念道:“天地会狮子山堂堂主程险峰。字写得倒不错,不知是他本人写的,还是别人代笔的。也罢,请他过来瞧瞧。”
没多久,程险峰便过来了。此人年纪四十左右,虽是天地会头目,却颇像个儒生,举止沉稳,虽谨慎而大方,一副精明老练的样子。
程险峰见过罗大纲,使用天地会礼节行礼,而后说道:“晚生见过罗大帅。久仰罗大帅威名,今日一睹大帅尊容,晚生三生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