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眼睛中有4种不同类型的光受体:感知明暗的视紫红质,感知红、蓝和绿光的3种光视蛋白。我们还有第五种光受体,叫做隐花色素,作用是调节生物钟。前面已经介绍了植物同样具有多种多样的光受体:植物能看见某个方向的蓝光,这意味着它们一定有至少一种蓝光受体,现在已知这是向光色素;植物为了开花能看见红光和远红光,这又意味着它们有至少一种光敏色素受体。但是,为了确定植物拥有多少种光受体,科学家需要等到分子遗传学时代的到来,这是光敏色素发现几十年后的事。
1980年代早期,由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马尔滕·科尔恩内夫开创了运用遗传学理解植物视觉的实验方法,这一方法后来又由众多的实验室重复和改进。科尔恩内夫提出了一个简单问题:一株失明的植物会是什么样子?在黑暗或弱光下生长的植物要比在强光下生长的植物高。如果你曾经留意过六年级科学实验中的蚕豆苗,你就会知道放在教室楼储物柜里的豆苗长得又高又细又黄,而放置在操场上的豆苗却又短又壮又绿。这个结果是有意义的,因为植物在黑暗中通常会伸长,这时它们要努力钻出土壤见到光,或是因为处于阴影下而需要竭力获取未受遮蔽的光。如果科尔恩内夫要找失明突变体,也许可以看看哪一株幼苗在强光下仍然长得很高。如果能鉴定出失明突变体并予以栽培,他就能运用遗传学方法来发现这些植株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