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罗马范围内没有任何人或国家对安东尼构成障碍。依附得胜者是经济雄厚但军事力量不敌罗马军团的东方诸侯常用的自保手段。法萨卢斯战役后全部归顺恺撒的东方诸国,在腓立比会战后又都转投到安东尼帐下,因此,安东尼东进的路途上未遇到丝毫阻碍,顺利到达位于小亚细亚东南的奇里乞亚行省。安东尼在行省首府塔鲁苏斯休息,并于该地传召了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
对安东尼而言,确保罗马与结盟的各同盟国之间的关系,与各国王见面拉近距离是恢复东部罗马秩序的必要手段。长久以来埃及都是罗马的坚实同盟,而此次传召克娄巴特拉却不仅仅是普通的同盟维护,因为克娄巴特拉曾有军事援助布鲁图和卡西乌斯的前科,所以安东尼此番传召不仅是为了巩固同盟关系,更打算对克娄巴特拉进行斥责。
克娄巴特拉曾在恺撒生前获邀造访过罗马,当时应该与安东尼有过数面之缘。当时克娄巴特拉的身份复杂,不仅是罗马盟国的最高统治者,还是安东尼顶头上司恺撒的情人。如今两人关系已发生微妙的变化,安东尼成了罗马世界最高权力者,克娄巴特拉则成了下属,一旦上司召唤她必须前来,这种改变无疑极大地满足了安东尼的虚荣心。不过从后来的历史看,克娄巴特拉技高一筹,成了此次见面的真正受益人。
克娄巴特拉在安东尼眼前的亮相,展示了她高超的智慧和手腕。犹记当年她为了捕获恺撒的芳心使用的手段:21岁的妙龄少女藏在裹好的毯子中来到恺撒房内,美女随毯子被打开突现眼前。对出身名门的真正贵族恺撒而言,用智慧营造的愉快氛围比堆积在眼前的财富更让他终生难忘。
安东尼全名马克·安东尼,从名字上看就知道他出身于平民阶级。不过,和克拉苏、庞培一样,安东尼虽平民出身但也很早就成了元老院阶级中的一员。换句话说,他们都是寒门出身的贵族。因此,安东尼身上那种暴发户似的习性,与其说是其出身的局限,不如说是他个人兴趣导致的。西塞罗在弹劾演说中就批评安东尼“贪婪、下流、好女色,无论精神还是肉体都与角斗士并无二致”。安东尼的军事才能足以令其在军队中拥有超高人气,但他不属于能凭借卓尔不群的非凡气质征服大众的类型。
针对安东尼的种种特性,27岁的克娄巴特拉的亮相只能用“精彩绝伦”来形容。现在的塔鲁苏斯不过是土耳其的一座地方小城,可在古代却是小亚细亚首屈一指的大都市。那时它位置比现代更靠近海,有河流经市内汇入大海。埃及女王乘坐着象征东方富庶的大舫沿着该河驶入市内。
女王的御用画舫可谓是东方富庶的象征。该画舫周身贴满黄金,象征高贵的紫色布制成的大风帆随风鼓胀,闪亮的金色船舷与船夫手中银质的船桨柄交相辉映,随着音乐的节拍轻快地分开河水前行。
画舫中央以纯金丝线织成的刺绣帷帐隔开视线。当帷帐左右拉起时,打扮成爱神维纳斯的女王陛下端坐在御座之上,装扮成丘比特的女奴执扇送风,带起女王飘飘衣袂。装扮成那喀索斯及美神的歌伎身着薄如蝉翼的衣裳,围绕着女王翩翩起舞。一切宛如画中。画舫上飘散出若有若无的淡淡香气,直引得围观者凝神驻足。美轮美奂的场景让围观者叹为观止,纷纷传言这是阿芙洛狄忒(维纳斯)来见狄奥尼索斯。不得不说,这次克娄巴特拉为了美好未来下的赌注堪称完美。
如果阿波罗代表理性的话,那么狄奥尼索斯代表的则是感性。被比作感性之神狄奥尼索斯的安东尼立刻邀请“女神”共进午餐。“女神”并未回绝反而邀请安东尼上船小聚。从安东尼踏上“女神”画舫那一刻起,胜负已分。
克娄巴特拉对安东尼的品性和能力早已了如指掌,同时她也将安东尼和恺撒做过对比。女人一生中总要面对的问题此刻摆在她的面前。一流的男人绝不会任由女人摆布,女人能驾驭的只能是二流男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直接决定着女人的生活方式。在才情卓越和任由自己支配之间,克娄巴特拉选择了后者,这也决定了她今后的人生。
最终克娄巴特拉兵不血刃地赢得了胜利。为了巩固胜利,她邀请安东尼以私人身份到埃及首都亚历山大再聚。安东尼也如约以个人名义而非罗马前执政官的头衔接受了邀请。这一年——公元前41年早秋——41岁的武将投入了28岁女王的怀抱。
待客之道以宾至如归为上,但若一味如此,反让客人失去兴致。若辅以意外之喜,则能事半功倍。
深谙待客之道的克娄巴特拉应该早已将安东尼的习性和之前的恺撒进行了细致对比。
恺撒即使度假也有独特的方式。在埃及休息期间,他坚持写《内战记》,研究尼罗河水源,关注埃及的国情,同时以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思考历法改革。一言以蔽之,恺撒是个善于自主安排时间和休息方式的客人。他对食物是否华美并不在意,也对东方式的豪华生活兴趣平平。在恺撒度假期间,克娄巴特拉唯一能做的是凭借自身的年轻貌美陪伴恺撒左右,同时提供泛游尼罗河上的舒适游船。
与恺撒相比,安东尼是被动地消磨时间的客人,因此,克娄巴特拉能够提供的就更多了。
首先,克娄巴特拉为安东尼营造了豪华的王者宫殿的生活氛围。为了满足客人在口味上的所有要求,她命令厨师按照大型宴会的规格精心准备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山珍海味。无论数量、质量还是种类,都足以令客人叹为观止,同时有乐师、舞伎、魔术师等为宴会助兴,日日欢舞,夜夜笙歌。
克娄巴特拉自然也知道珍馐虽美、佳酿虽醇,终有厌倦的一天。于是她安排罗马将军和自己一同泛舟尼罗河上垂钓,以美景相伴度过愉快的时光。开始时因毫无收获而心中不快的安东尼悄悄令奴隶潜至水底将鱼挂到自己的鱼钩上以提升“战绩”,最后满载而归。察觉到“猫腻”的克娄巴特拉并未揭穿安东尼的小把戏,反而附和称颂。第二天,克娄巴特拉的“杰作”充分展示了她的机智与幽默。她同样命奴隶潜到水底给安东尼鱼钩上挂鱼,不过这一次她命奴隶挂的可是一条鱼干。可以想象,当安东尼得意扬扬拉起鱼竿看到上钩的是一条鱼干时,只能是无奈地笑一下,而克娄巴特拉和周围侍从却哈哈大笑。
不过,女王此举可并不只是想让安东尼难堪,这正是克娄巴特拉的过人之处。面对苦笑的安东尼,女王说道:“我无上伟大的将军,钓鱼的事可以让渔夫完成,您钓的是城市,是王国,是大陆啊!”
这个看似让安东尼颜面扫地的举动,却在克娄巴特拉的机智下成为让安东尼无比愉悦的行为。安东尼早已被克娄巴特拉的聪明伎俩逗弄得心醉神迷。
或许克娄巴特拉早已深刻总结了在恺撒身上的失败,苦心经营后全身心投入安东尼身上。这固然让女王成功征服了安东尼,但同时也埋下了隐患。她的吹捧让二流的人误以为自己真的能够掌握世界而飘飘然。
正当安东尼沉醉于埃及的奢华宫殿和女王的机智奉迎时,公元前41年秋到前40年春,屋大维正在恶战中度日如年。由于安东尼指使弟弟路奇乌斯和妻子富尔维娅在意大利中部的佩鲁贾举兵动摇屋大维的根基,原本不擅长领兵的屋大维不得不竭尽全力镇压国内的动乱。
这里提到的安东尼之妻富尔维娅,是罗马帝国历史上开女性自信和自负先河的传奇人物。她每一次的婚姻对象都是罗马政坛的风云人物,因此,她也被熏陶出热衷插手政事的风格。
她的第一位丈夫是罗马护民官克劳狄乌斯。按照罗马当时的法令,护民官必须出身于平民阶级。出身于罗马名门世家的克劳狄乌斯为任护民官一职,不惜舍弃身份做了一户平民家的养子。在恺撒远赴高卢作战期间,他一直作为恺撒的代表留在罗马与元老院对抗。克劳狄乌斯被元老院的米罗杀害后,富尔维娅改嫁另一位护民官库里奥。库里奥是恺撒在高卢战争末期最看好的人才之一,后来成为恺撒军团中与元老院斗争的头号人物。内战爆发后,库里奥死于北非战场,富尔维娅再度改嫁。这次的结婚对象仍是恺撒部属,名将安东尼。在基督教的处女信仰尚未普及的罗马时期,像富尔维娅这样有过多次婚史的人并不罕见,也不会遭人指责。
面对兴兵发难的安东尼派,年仅22岁的屋大维穷于应付,同时恺撒指派给他的阿格里帕同样也只有22岁,临战经验不足,并且阿格里帕也不像亚历山大大帝、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恺撒或者早期的庞培那样属于军事天才,他当年是因踏实的品性被恺撒看中,并被命令辅佐同样踏实的屋大维,担任他的左右手。因此,屋大维一度被安东尼派的动乱逼入困境。
当然,勤能补拙。踏实的两人经过数度苦战,凭借坚忍不拔的毅力逐渐掌控了局面。公元前40年2月底,两个22岁的年轻人终于获得了胜利,成功镇压了动乱,并将路奇乌斯和富尔维娅赶到希腊。佩鲁贾战役结束。
如此重要的消息,不重视情报工作的安东尼压根儿不知道。他原本打算等弟弟和妻子举兵消耗屋大维实力后,自己最后出马收拾局面,因此,当他按照原定计划从埃及返回意大利、到达意大利南部的布林迪西港口时,才得知兵败事宜。在布林迪西等待他的不是想象中意志消沉的22岁的小青年,而是意气风发坐拥强大兵力足以揭穿他的小阴谋的屋大维。
此情此景,安东尼立刻改变了态度。他将佩鲁贾动乱的责任全部推给妻子富尔维娅,声称是富尔维娅煽动弟弟路奇乌斯举行动乱,而自己毫不知情。远逃在希腊的富尔维娅听到消息后,怒极身亡。
22岁的屋大维自然不会相信安东尼的闪烁言辞。然而当时屋大维在佩鲁贾战役中损耗很大,同时又要面临庞培次子塞克斯图斯日渐壮大直逼西西里的势力,因此不得不装作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