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第三章 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结盟对付屋大维(前42—前30) 《布林迪西协定》

热门小说推荐

恺撒悄悄在遗嘱中指定当时只有17岁的屋大维为继承人,并给他安排了助手阿格里帕。屋大维从这个安排中学到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如果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才能有缺陷的话也不要紧,只要确立一种合作机制,就可以让具备这方面能力的人发挥长处,为自己效劳。我们无从得知恺撒生前是否明确地向屋大维传授过这一点,但屋大维的确从恺撒的人事安排上悟出了这个道理。教育的成功不能仅靠老师单方面的努力,学生的资质也很重要。

恺撒一生中从未遇到过不能战胜的对手,因此,他从未曾和不可战胜的对手妥协过。可是22岁的屋大维就不同了,而屋大维自己也明白这一点。因此,年轻的屋大维学会了一整套外交手法,重用与自己同龄的年轻人。

首位出场的年轻人是梅塞纳斯——甚至2000年后日本著名的企业赞助文化艺术的活动“梅塞纳”(mécénat)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梅塞纳”一词源于拉丁语中梅塞纳斯的法语发音。

担任屋大维“外交大臣”的梅塞纳斯是伊特鲁里亚人;担任“国防大臣”的阿格里帕出身于被罗马吞并的意大利南部部族;连屋大维自己也不是正统的“罗马人”。而正是这三个外族年轻人引领着罗马走向了一个新的时代。在布林迪西,梅塞纳斯成功地在各有算计的安东尼和屋大维两人间穿梭平衡,最终促成了《布林迪西协定》。

《布林迪西协定》因协商地点在布林迪西而得名,这是“后三头”划分势力范围的协议。根据协议,罗马世界分成三大块:安东尼占据东部,屋大维盘踞西部,雷必达控制南部及阿非利加行省。

然而,此番三分天下与腓立比会战后的三分协议意义截然不同。两年前的三分协议,是在消除布鲁图及卡西乌斯等共和派最后抵抗的前提下,“后三头”为恢复罗马正常的统治秩序而进行的划分。公元前40年在布林迪西的三分协议,则是“三头”各自划分统治领域、互不侵犯的协议,因此,前一次是共同治理恺撒留下的罗马,而这一次则是真正的“三分天下”。对此时的屋大维而言,解决掉安东尼带来的障碍,是完成“父亲”恺撒遗志统一罗马的先决条件。

为了确保《布林迪西协定》正常执行,屋大维和安东尼进行了政治联姻。

富尔维娅死后成为鳏夫的安东尼随后迎娶了屋大维的姐姐屋大维娅。屋大维则与安东尼前妻富尔维娅和首任丈夫克劳狄乌斯之女克劳狄娅定下婚约。此时传来克娄巴特拉产下双胞胎的消息,安东尼并未动摇,仍与屋大维娅如期举行结婚仪式。

而屋大维与克劳狄娅的联姻并未走向婚礼阶段。这倒不是因为屋大维嫌弃克劳狄娅,只是屋大维想以婚姻换得更多的机会。不,对23岁的屋大维来说,他只能用婚姻来换取更多的机会。8个月后,这个机会终于到来了。

米塞诺岬位于那不勒斯湾西部顶端,庞培次子塞克斯图斯在那里发起并签订了历史上的《米塞诺协定》,该协定由屋大维、安东尼和塞克斯图斯三人共同协商签订。而此次选址墨西拿海峡为协商地点,是为了方便塞克斯图斯乘船出行。

根据《米塞诺协定》条款,庞培余党将彻底结束反对屋大维的各种活动。同时作为条件,屋大维重新恢复孟达会战被恺撒击败流亡的塞克斯图斯等人在罗马的公职,并且将西西里、撒丁及科西嘉三岛的统治权授予塞克斯图斯。对于无法一击即胜的对手,妥协或让步是必需的,这一点屋大维自始至终都牢记在心。

安东尼作为屋大维和塞克斯图斯的中间公证人,也出席了谈判。这说明安东尼彼时力量远在谈判的两人之上。

安东尼在继女克劳狄娅的婚事上也显得相当大度。他不仅同意屋大维退婚的请求,还见证了屋大维与塞克斯图斯表妹斯克里波尼娅签订婚约。斯克里波尼娅比23岁的屋大维年长,屋大维在此次婚姻中拥有了一生中唯一的亲生骨肉——女儿尤利娅。

安东尼与屋大维娅结婚后,恢复了罗马男儿的日常生活。在蜜月地雅典,安东尼远离了夜宴、舞伎、夜夜笙歌等克娄巴特拉式奢靡生活,转而过起了朴实的柏拉图式的清淡生活,并喜获女儿安东尼娅。安东尼的转变让其下属惊喜异常。安东尼在极力摆脱克娄巴特拉的影响,或许在他认为罗马式的清淡生活可以让自己忘掉克娄巴特拉。可以看出,此时的安东尼一心一意为远征帕提亚积蓄能量。部下看见他的转变也日渐安心。白驹过隙,两年时光弹指即逝。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