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第三章 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结盟对付屋大维(前42—前30) 远征帕提亚

热门小说推荐

对罗马人而言,远征帕提亚有两个重要意义:第一,能为曾经失败的克拉苏军团一雪前耻;第二,征服帕提亚就能确立幼发拉底河防线,这条防线一旦确立,罗马世界东部地域即可高枕无忧了。因此,远征帕提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征服及占有帕提亚本身。然而,克娄巴特拉对帕提亚地区的野心最终影响了安东尼的判断,使他改变了罗马自古以来对帕提亚的战略——从战胜退兵改为胜后统治。战略的改变必然导致远征手法的变更,可是安东尼并未对部下说明这一切。因为他心知肚明,由罗马人组成的兵团只会为确立国家防线厮杀,绝不会为了异国女王的野心卖命,因此,罗马军在公元前36年春进行的帕提亚远征,从一开始就有些不明不白。

安东尼为远征预备的军队规模是克拉苏时期的3倍。

仅16个重装步兵团人数已达6万人,全部由罗马人组成。

从高卢和西班牙征招的骑兵达1万人。

此外,与罗马有同盟关系的东方诸城邦均派兵支援,规模超过4万人。

综上所述,安东尼大军仅士兵数量就已超过11万人,堪称一次拥有大量攻城利器的浩浩荡荡的远征行动。

另一方,帕提亚的军队规模骑兵和步兵加起来总共只有4万人,由归顺帕提亚的希腊人莫内斯指挥。仅从兵力上比较,罗马军毫无疑问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因此,总指挥安东尼对获胜信心十足,连克娄巴特拉也对获胜毫不怀疑,她已从行军途中撤走回到亚历山大港等候捷报。

同时帕提亚方面也没有进入理想的迎战状态。长久以来的王位纷争并未结束,而像击败克拉苏的苏雷纳斯那样的天才将领也未横空出世。不过,当他们引以为傲的重装骑兵团败于安东尼的先锋部队后,帕提亚也从中吸取了不少教训。在安东尼准备远征的四年时间里,帕提亚的主力军已经从持长矛的重装骑兵改装为以弓箭为武器的轻骑兵。这也是他们17年前击败克拉苏兵团的法宝,而安东尼的军队布阵和克拉苏当年毫无变化。可惜,从不注重搜集敌情的安东尼,并不知道这个变化。

另外,安东尼远征帕提亚的目的已经从确立幼发拉底河防线变成占领帕提亚,这一点虽然他并未对部下言明,但那些随征的东方诸城邦王侯都看得清清楚楚。他们不愿为了埃及女王的私欲协助罗马军队,转而投向帕提亚。显而易见,倘若远征是为了巩固罗马的防卫,那么远征成功自然能保各城邦安泰,但是如果远征是为了占领,那么埃及取得帕提亚的领有权之后,东方各王侯的地位必将朝不保夕。

根据罗马的传统,征战时除了罗马自身军团作为主力参战外,也会召集远征地域周边的诸侯国及各部落派兵援助。即便强大如恺撒,也不敢轻视罗马与同盟部族建立的共同体制。安东尼却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在战斗前没有进行必需的政治外交联合。倒不是因为时间仓促,而是他根本没有意识到政治外交的重要性。此外,克娄巴特拉对此等事关成败的基本问题也一无所知。

结果形势急转直下,中东部的同盟国反倒站在帕提亚一边,联合起来对抗罗马。

安东尼毕竟只拥有军团长的才能。在忠实地执行总司令的指令方面,安东尼确实是个人才,可是在远征帕提亚中能否担任总司令,并不是由经验决定,天生才能和气度才是关键。此外,曾经婉言笑语说“钓鱼的事可以让渔夫完成,您钓的是城市,是王国,是大陆”的克娄巴特拉真如传言一般智慧吗?克娄巴特拉的确精通希腊语与拉丁语,并能将埃及本土语言运用自如,但语言天分是否能与智慧画上等号?

接下来我将用简短的语言大致描述一下安东尼自公元前36年3月至同年10月末的远征过程。之所以简略,是因其并不值得长篇大论。

平安抵达幼发拉底河西侧的安东尼大军,自渡河后连遭不测。帕提亚军队没有直接对罗马大军发起攻击,转而进攻罗马的运粮队,全歼了押运粮草的两个军团,夺取了辎重,烧毁了攻城器械,随后又集中兵力截断了罗马军的补给线。

安东尼只好下令在当地筹粮。于敌地筹粮显然要付出代价,许多东方诸城邦的士兵在外出筹粮后并没有回来。

8月,酷热的天气加上水粮不足,迫使安东尼不得不考虑撤退。然而自尊又不允许他下令退兵。在作战大会上,他最终力排众议,以总司令的身份压制了大多数人撤退的主张,下令进攻。

帕提亚勉强应战,未能击退罗马重装步兵,反而自损80名骑兵。帕提亚此后再不应战,改为采取游击战的方式消耗罗马军的耐心和实力。

10月,帕提亚所在的中东沙漠地区进入了夜寒难耐的季节,安东尼终于决定撤退。撤退之行异常艰苦,安东尼凭借自身的武将才能,虽没有重蹈当年克拉苏军团的覆辙,但在向北迂回途中,受到帕提亚军队的轮番袭击,损失了8000名士兵。

11月,逃回安提阿的罗马大军,主力军团士兵只剩下三分之二。这次远征没有进行过一次像样的战斗,也没有用上之前精心准备的攻城器械。稍加安顿后,安东尼急忙派特使传消息邀克娄巴特拉前来。这个绝望的46岁男人,此时大概只能在心爱的女子怀中才能求得安慰吧。

远征帕提亚失败的消息不到一个月就传遍了罗马。屋大维彼时和阿格里帕正集中全力控制亚得里亚海东部沿岸的伊利里亚地区。由于关系到对亚得里亚海的制海权,这场行动显得异常重要,因此,他对身陷困境的安东尼,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去支援。但是,安东尼的妻子屋大维娅得知消息后立刻购入大量支援物资,准备必要的军用资金,并亲自率领雇用来的2000名士兵前去与安东尼会合。屋大维娅认为自己是安东尼的正室,帮助身陷困境的丈夫,是妻子的责任与义务。

当她到达希腊的雅典时,收到了安东尼的亲笔信,信中言明物资和资金留下,却命屋大维娅返程。此时的屋大维娅仍唯夫命是从,顺从地回到罗马。

可是,得知此事的屋大维十分愤怒,他亲自修书给姐姐,告诉她从此大可不必为安东尼尽妻子义务,也不必为安东尼守护家宅,更没有必要抚养安东尼与前妻生的孩子。然而,弟弟的愤怒和忠告无法改变屋大维娅的心意。

对屋大维娅而言,丈夫是此生的唯一。可惜事与愿违,她为丈夫做的一切反而让安东尼的声望每况愈下。原本对安东尼和屋大维之间的明争暗斗漠不关心的罗马民众,看到模范妻子屋大维娅遭安东尼如此不公平的对待,都十分愤慨。安东尼为了一个外国女子而让罗马淑女受委屈,这种委屈罗马民众感同身受。

年仅28岁的屋大维正忙于收服伊利里亚地区以称霸罗马西部,他对罗马民众此时的感情变化尽收眼底。当然,他也在考虑在恰当的时机好好利用一下这种不满情绪。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