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第三章 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结盟对付屋大维(前42—前30) 大决战准备

热门小说推荐

公元前32年,31岁的屋大维感受到了最后的决战气息。正如其字面意义,这不是简单地决定局部胜负,而且决定整个罗马世界主宰者的大决战。

正如上文所述,安东尼和屋大维之间的斗争并不是政治立场上的对立,而是围绕着权力鹿死谁手的权力斗争。这种斗争要获得民众的支持并不容易,常常要以高薪等条件招募士兵,而这样往往难以保证军队质量。

刚步入而立之年的恺撒继承人,巧妙地将个人间的争斗转换成国家间的战争。

让罗马民众相信,他们的敌人不仅是安东尼,还包括将这位罗马将军变成自己近卫队的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屋大维散播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操作起来也不困难。最后,大决战并不是东方诸城邦全力抵抗罗马霸权的战争,这也大大超乎克娄巴特拉和罗马民众的意料。

东地中海世界并没有权力挑战罗马,罗马世界东半部分的诸位王侯没有一人亲自参加迎击屋大维的安东尼军队。他们虽然应安东尼的强烈要求而出兵,但是这些世故的王侯深知这场大决战是由克娄巴特拉的野心、安东尼和屋大维之间的个人权力斗争引起的。

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犯下的错误,屋大维都将之变成了自己的利好因素。屋大维深信,只要宣传能够持之以恒,必能奏效,因此,他不仅在首都进行弹劾安东尼的演说,同时在地方自治城邦也如法炮制。他将在罗马进行的演说记录原封不动地张贴在庞贝、那不勒斯、比萨、佛罗伦萨等地的中央广场上。

同年秋天,罗马本土的所有地方自治城邦都推举屋大维为“保卫罗马、狙击埃及全军总司令”。

这样一来,原本是以争夺恺撒的继承权为目的的屋大维与安东尼之间的个人权力斗争,正式转化为罗马和埃及之间的国家战争。

为此,此前一直跟随在安东尼麾下的幕僚,也是曾在恺撒麾下一同战斗过的同僚帕里奥和普兰库斯等人,在知道了事情真相之后,都离开了安东尼。同时,也开始有部分罗马士兵弃安东尼而去。

不过,安东尼是懂得合理分配报酬、又与士兵关系融洽的司令官。在士兵中间,他还是一位非常有威望的将军。因此,尽管知道即将要和祖国的正规军进行战斗,仍有大批的士兵愿意追随安东尼。同时,他们也深知这次战争的问题所在。他们派代表劝说安东尼让埃及女王回到埃及去,不要参加大决战。安东尼没有当场给予答复,最终也没有听取他们的忠告,因为这不是克娄巴特拉想看到的结果。她对于即将到来的与罗马的战争感到异常兴奋,同时她也确信,安东尼一定会获得最终的胜利。

正当安东尼在小亚细亚西岸的以弗所集结兵力的时候,屋大维也在意大利一心一意地备战。当初恺撒看好的才能此时迸发了。安东尼通过在埃及筹集的资金和在东地中海诸国征得的行省税,雇用士兵组成船队。屋大维则在向罗马公民征收临时税的同时,还获得了公民的额外支持。两个原本相互矛盾的事物,在屋大维手上却成功地统一起来。

屋大维向全体公民征收年收入的四分之一,向“解放奴隶”征收年收入的八分之一,作为特别临时税。同时免除罗马公民和“解放奴隶”的所得税。这样实际上就是临时增加了四分之一或者八分之一的高额直接税。这给公民增加了很重的负担,也引得不少地方自治体陷入濒临暴动的边缘。

不过,屋大维也对此早有准备。他免除了愿意服役的公民和“解放奴隶”的临时税,同时也对他们的间接税不予增加;行省税方面的条款没有更改。这样一来达到了如下的效果:

一、罗马本国的公民,无论是以缴纳临时税的形式,还是以服兵役的形式,都承担了各自的责任,成为国家体系的一部分,参与到消灭祖国敌人的战争中。

二、不变动间接税,表明这只是战争时期特别设置的临时税,消除了公民的不满情绪。

三、不变动行省税,获得了行省人民对战争的支持。这样在屋大维和安东尼的战争期间,各行省情况可以保持稳定。

这样一来,以地中海为“内海”的罗马世界西半部分就固若磐石。另一方安东尼从大本营所在的以弗所逐渐向西面的萨摩斯岛和雅典移动。在安东尼的营地内,克娄巴特拉为了刺激安东尼,让其不再消沉,重新振作起来,特地安排了夜以继日的各种奢华宴会。50岁的安东尼日日宴饮笙歌。

而在罗马的卡匹托尔山神殿内,屋大维正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举行传统的出征祈神仪式,这是祈求诸神庇佑罗马、祈求罗马军队获胜、正式向敌人宣战的仪式。在整个过程中,罗马人安东尼的名字一次也没有出现。屋大维口中的敌人始终只有异国埃及的女王克娄巴特拉一人。

安东尼的海军集结于雅典外港比雷埃夫斯,屋大维的海军集结于意大利南部的塔兰托和布林迪西。在双方调兵遣将的过程中,公元前32年过去了,一决雌雄的时刻就快到了。恺撒的养子屋大维,以及恺撒的副将安东尼,此时分别迈入31岁和50岁。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