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一个朋友,跟别人吃过许多次饭。每一次,我是说,每一次,他都会申述这一段:
“我小时候,在某某乡村长大,家里很苦啊(此处描述里,加一些细节,让人感官印象鲜明,听了吃不下饭);后来还生了什么什么病,平时不发作,发作起来要人性命;后来工作了也不容易(此处加一些惨淡的故事,对痛楚的描写格外逼真,让人听了,心情格外抑郁)……现在呢,终于闯出来啦!”
每次听这朋友诉完苦,没那么多苦可诉的朋友们都深感过意不去,纷纷安慰,而诉苦的那位朋友就满脸泰然状,一副“都熬过来了”的半自豪状。仿佛孙权数周泰身上的疤痕,每道疤痕让他饮一杯酒。这些苦难成了他的勋章,于是大家便竖起耳朵,听他情不自禁地念叨:“我是看透了,人生啊,就是得如何如何(此处添加一些用口语描述的成功学秘诀)……”大家都停箸不食——一方面是吃不下了,一方面大概也觉得,人家在说苦难,自己一股劲吃东西,也确实不恭。哪怕有些人之前已经听过,也被迫在这苦难历程之前收心慑神,安静聆听。
这样的做法,并不太难理解。中国古来文化里,很是推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这种逻辑其实有个微妙的反推,即“接受过苦难的人,比一般人,更接近天将降大任的那位爷”。所以,一个人对苦难的炫耀和渲染,其实是这种潜台词: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