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校史专家苏云峰先生在其专著《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中曾这样写道:
在非清华出身的教授名单中,我们亦可以看到日后闪烁的明星……数学系教授兼系主任熊庆来(1893-1969)民国初考取云南留欧公费,在法国多年,得蒙柏理大学理科硕士,由叶企孙推荐,于1926年来清华,筹办数学系,开微积分、微分方程、分析函数等高难度的课程,后代理理学院院长,曾破格荐拔和栽培华罗庚。
苏云峰先生在行文开头冠之“非清华出身”这样的字眼,是事出有因的。据他考证,清华园内实际存在着相当浓厚的族群观念:“小团体意识,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清华自不例外,尤其是分布在各地的清华毕业同学,8年同窗与5年留学,有共同的经验和深厚的感情,产生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利害关系。他们有理由珍惜与维护这些价值,但过度保护的结果,必然产生对外的排斥作用。”我们从吴宓等人的日记中可以清晰地触摸到清华族群隐秘的浩渺心事,以及这个族群秘而不宣的行事风格及价值观念。客观讲,清华人的族群意识含有合理的成分。就清华人来说,因中西会通、文理会通之故,会当凌绝顶,因此就一览众山小了。即使是当时的北大、南开,抑或是中大、复旦,清华人从内心深处也是不很看得起的,特别表现在若是这样出身的人来入主清华,不自主的排斥感就会油然而生。受西方大学规范教育的影响,清华人特别讲规矩、讲秩序、讲出身、讲来历。即使是像陈寅恪这样的学贯中西的大家,来清华也还是颇费周章,要由梁任公这样的名士作保,由曹云祥亲自拍板才行。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