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
曹廷明——时为第五十九军三十八师战士
李兰亭——时为五十九军三十八师机械手
李基中——时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一营三连副连长
张访朋——时为新编二十九师八十五团一营一连连长
编导手记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身为将军,则必当战死。
“将军”一词是带有悲剧色彩的,比起胜利凯旋的荣光,青山忠骨的寂寞更贴近“将军”的内涵。
古人有诗:“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说的是少年志向;“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则是将军临战前的壮怀激烈。看到“将军之死”,我最先想到的就是这两句唐诗。
将军当然离不开战场,但将军也有自己的亲情、爱情和友情。他有爱也有恨,有愤怒也有伤感,有家国天下也有儿女情长。
但无论何种,死是将军的宿命。
张自忠在蒋介石“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的政策下,代理北平市长,与日军斡旋,却被人误为汉奸,从此便一心寻死来一雪前耻。若是一员猛将,但求无愧于心,又何必求死?但张自忠不一样,张自忠身上有延续千年的中国典型儒将的风采。张自忠喜读《三国演义》、《说唐》和《说岳精忠传》,古典名著对传统道德做了活生生的注释,关云长、岳武穆和秦叔宝的忠义侠行和浩然之气也令他心驰神往,由衷敬慕。
而这些几乎成了他最终战死的根源。忠君爱国的传统注定了他不会仅仅求内心之安定而苟且于世。前有遭受的不白之冤,后有蒋介石的宽容明理,张自忠必然会选择一死以洗刷社会赋予他身上的污迹。这污迹,必然是需用鲜血来清洗的,也必然会选择一死以报蒋介石的恩惠,在一个传统的儒将身上,这恩惠也必然要以死相报。这样无奈的选择在张自忠看来“良心很平安”,对于他来说,只有死才是最好的解脱。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