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阿兰·德波顿
这本书不是教科书式的西方建筑史,也不是一本建筑的鉴赏手册或装潢指南。这本德波顿积数年之功著成的最新作品从一个极其独特的角度,审视了一个我们看似熟悉、其实颇为陌生的主题:物质的建筑与我们的幸福之间的关系。人为何需要建筑?为何某种美的建筑会令你愉悦?为何这种对于建筑美的认识又会改变?建筑与人的幸福之间到底有何关联?德波顿从哲学、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足以颠覆你日常的那些有关建筑的陈词滥调,会促使你从根本上改变对建筑、进而对人生和幸福的既定态度与追求。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阿兰·德波顿
几乎没有一个角落能够躲避新闻的不断轰炸,新闻的喧嚣纷杂已经渗入自我当中,但我们很少意识到新闻强大的影响力:新闻不仅能左右我们对现实的观感,还能塑造我们的心灵状态!一场饥荒、一座遭到洪水淹没的城镇、一则明星八卦、一个政府的垮台、一位经济学家对于明年发展趋势的预测……这类外在的骚动,很有可能就是我们获得内心平静所需要的东西。一场饥荒,一座洪水淹没的小镇,一个在逃的连环杀手,一届下台的政府,某经济学家对明年救济人口的预测——这样的外界骚动也许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好以此换取内心的平静。当新闻支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有人帮助我们去回应和思索新闻造成的影响:包括心中因此出现的羡慕与恐慌、激动与受挫,以及裹挟在不断向我们涌来的新闻大潮中,偶尔会怀疑自己如果不知道是否会比较好的种种情境。全球著名的才子型作家德波顿由此出发,解析六大类型的新闻报导——政治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名人新闻、灾难新闻、消费新闻,用他的生花妙笔与透彻观察,引导我们产生适当的观点,使我们体会到——与新闻报导的暗示恰恰相反——其实没有什么事情真正算得上是新奇、值得讶异,或者恐怖至极。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阿兰·德波顿
尽力去证明上帝是不存在的,不过是许多无神论者的兴趣所在,但是真正的问题不是在于上帝到底存不存在,而是在于一旦假设他不存在,人类将如何自处。《写给无神论者的宗教》主题在于一个人即使是一个无信仰者,但是他也能发现宗教是有用的、有趣的并且给人带来安慰的。在这部刺激的完全属于作者首创的并且即将面临着争议的作品中,德波顿认为世俗的人们可以从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道德、艺术和教育等等领域中去学得一些东西。在这本书中,德尽力去淡化和消弥宗教中教条主义的一面,摄取了宗教中能够安慰怀疑论者当下思想的一面,让人们去感受美丽和睿智的东西。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阿兰·德波顿
该书是阿兰德波顿的最新作品,2009年5月由英国企鹅图书公司推出,在与作者本人多次的联系过程中,可以看出作者本人对本书的喜爱。该书沿用一贯优美轻松的笔调带领读者们深入到我们日常最关心的问题——工作,工作与生活是人生两大主题,工作是如何发展的,我们今天是如何工作的?为什么我们要工作?工作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德波顿的特点就在于一个很平常的主题也能写得引人入胜,而且使读者在读后有所领悟,本书也是如此。相信本书的出版对于每一位职场上的人来说,都会是有益处的,可以让每一个人重新审视他的工作,也更加地享受生活。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季羡林
该书主要收录有季羡林先生的品德篇、心态篇、处事篇、读书治学篇等四十余篇散文,主要介绍了先生在生活当中的一些看法和认识。观点深刻,对当今的青少年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张鸣
《大实话:历史与现在》是作者最新的历史观察与时评文章集,张鸣写史,总能把历史堆里那些已经被遗忘的事件诙谐地表达出来,原滋原味的端到读者桌上。读者读到的,不仅仅是历史,更多的是现在。他的随笔集都是以讲故事为主,文字浅如白话,幽默有趣,然而尖锐,看着是在讲历史上的那点破事,读者脑子里反应出来的却是熟悉的当下,说古是为了讲今,历史只是材料,当下才是真正的落脚点。在这本新书中,“说今”的份量更多了,直指当下。比如,讲隋炀帝的排场时,张鸣说,炀帝为了向外人证明中国的富庶、国人的好客,下令正月十五起,一个月内,整个皇城张灯结彩、通宵达旦,外人的酒饭食宿全免,而国人却往往衣不蔽体、路有死骨。排场的结果是,没几年,隋就亡了。张鸣说到当今官宦子弟把持政府体系时,疾呼,“为官者,尤其为高官者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把平民上升的路给堵了,全留给了自家人。”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阿来
西藏在许许多多的人那里,是一个形容词,而不是一个应该有着实实在在内容的名词。一个形容词可以附会许多主观的东西,但名词却不能。名词就是它自已本身。当我以双脚与内心丈量着故乡大地的时候,在我面前呈现出来的是一个真实的西藏,而非概念化的西藏。那么,我要记述的也该是一个明白的西藏,而非一个形容词词化了神秘的西藏。《大地的阶梯》就是这种努力的一个成果。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季羡林
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非常明白易懂的话,道出了古今中外人人都有的感觉。跟季羡林看花开花落,品世事沧桑。全新选本,季羡林最深情、最感人的文章尽在此书,读者无不动容。故园之情,父母之思,痛悼师友,忆往述怀……朴素的笔调抒写百岁老人一个世纪的悲欢离合。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季羡林
本书是季羡林自德国回到祖国、受聘为北大教授并在北大组建东语系这一时期生活、工作、社会交往的原始材料。先生生前发表的一些怀念性文章中,提到的一些人与事,比如与陈寅恪、胡适、汤用彤、梁实秋、邓广铭、臧克家、李长之等人的交往,在这本日记中都可得到印证。虽然只是短短一年多时间的日记,但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的很多方面,比如个性率真、节俭、勤学苦读、尊师重道、待人真诚、作息规律,等等。从中可以看出一个真实、鲜活、朴厚的季羡林。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季羡林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自2001年以来、特别是自2003年住院至今撰写的90多篇文章,计20多万字。书中有他的人生各阶段回忆,也有回忆父母、老师和亲友的文章。季羡林平时十分关注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社会公德、爱国主义与奉献精神等问题,书中收录了多篇有关这些内容的文章。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多萝西·华兹华斯
《格拉斯米尔日记》精确细密地记载了作者多萝西·华兹华斯随兄长、英国浪漫派著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一起定居于英格兰北部著名湖区格拉斯米尔三年多的生活,直到威廉·华兹华斯结婚后日记中断。其间他们与同时代著名诗人柯尔律治有着深厚的友谊和密切的交往,因之也记录了浪漫派不少诗作的诞生背景;还记载了作者与兄长那奇异、奥妙和无声的爱,展示了珍贵而几近独一无二的兄妹手足之情及其生活景观。《格拉斯米尔日记》有敏锐纯熟的观察力、博物学家的细心、发现者的热情和自然主义者的精确性,文字简括却诗情画意,充分展现了19世纪英国文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张佳玮
《孤独的人都要吃饱》是一部关乎美食与情感的随笔集。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治愈系美食故事;第二章为励志随笔;第三章介绍美食溯源;第四章则是光陆怪离的美食童话。每篇文章都围绕着一个食材主题展开,绘声绘色的讲述一个个温暖的美食情感故事。每个人都无法做到不食人间烟火,所有的爱恨情仇、功名利禄,不过是一场云烟。人生在世,不如只求顿顿吃好。唯有美食不会拒绝孤独的人。孤独时,请给自己最好的安慰。趁你还吃得动时,把能吃的、能做的、能读的、能听的、能爱的,都过一遍。一部暖心开胃的随笔集,一个不一样的张佳玮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道菜,时间久了不吃就会惦记它;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点孤独,时间久了不变就会习惯它;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人,时间久了不见就会想念他(她)……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季羡林
该书以东游记、西游记、南游记、北游记、归乡记、亚洲之行、欧洲之游、非洲之旅为主题,收录有季羡林先生的《登黄山记》《西双版纳礼赞》《深圳掠影》《延边行》《去故国——欧游散记之一》等四十余篇游记。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季羡林
季羡林先生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在此过程中参悟到许多佛家思想的精髓——人一死就是涅槃,不用苦苦追求。那种追求是“可怜无补费工夫”。在亿万斯年地球存在的期间,一个人只能有一次生命。这一次生命是万分难得的。本书主要收录季羡林先生关于佛教研究的经典文章,共分三辑:第一辑,佛教研究;第二辑,佛教与文学;第三辑,佛教人物。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林达
本书记述了作者在西班牙旅行的经历。面对西班牙既充满异域风情而又绚丽多姿的历史、艺术、人物和宫殿、教堂、城堡等文化精华,作者在描述其无与伦比的人文及艺术价值外,更把上千年来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故事,糅进漫游的行程,使帝王将相、战火烽烟、山川景物,尤其是它走向现代国家的进程贯穿于全书,不但能让读者领略西班牙迷人的风貌,更能深入西班牙幽深的历史,洞悉它深刻而富于启示的社会演化过程。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林达
本书首先通过1787年美国费城制宪会议前后的一系列故事,梳理美国宪政民主制度从源头发展到相对成熟,以及付诸实现的基本过程。作者循着制宪会议的进程,一步步讲述并层层推出对美国宪法中有关制度设计的思想土壤、历史机遇、基本理念的思考;描述了美国早期思想家和政治家在面对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时,遵从游戏规则,于交锋和妥协中显示的政治智慧;同时也对美国宪政制度中可忧虑的问题和历史局限等做了分析。其次,通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反越战运动中,《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在披露所谓“五角大楼秘密文件”事件中,凭借宪法权力,与当时的美国政府行政当局抗衡的故事,凸现了美国式民主的运作机制,也涉及了制度在新的危机中的困境。
最近更新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