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吴蔚
走进大宋王朝,探访江山图治,解读10-13世纪的中国社会!追索史海遗留的蛛丝马迹,还原千古谜团掩盖的真相!斧声烛影,狸猫太子,靖康之耻,泥马康王……从容间,向历史深处挖掘人性本质。全篇犹如大海,表面波澜不惊,其实暗流汹涌,一种深重的历史感,在心底交迫而来。在宋朝的十八个皇帝中,有八个皇帝没有亲生儿子继承大统。即使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有两个亲生儿子。竟然也是兄终弟及,其后由弟弟赵光义即皇帝位。终宋一朝,非皇帝亲子即位的比例竟然高达百分之五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宋朝始终没有出现大的传位危机,且较之其他朝代,后妃干政、宦官擅权等现象也要少得多。这在历朝历代都是非常罕见的,不由得不令人惊讶。不过,只要透过表面现象往里看,便会发现宋朝皇室有许多诡异难言之处,为其他朝代所不能比拟,否则也不会有“斧声烛影”、“狸猫换太子”之类的故事广为流传。这些故事的背后,显然隐藏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宫闱秘事。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易中天
看清自己,必定先要追根寻源。神话和传说,都是民族的童年记忆,无不隐含着某种文化的秘密和梦想。神的历史就是人的历史,是人类自我认识的心灵史。只要抹去神秘的色彩,我们就能打开迷宫,依稀看见一些真实的东西。《易中天中华史1·祖先》和您一起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发现我们祖先——女娲、夏娃、伏羲、炎黄、尧舜的本来面目。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易中天
汉室倾颓,战乱连绵;群雄逐鹿,天下三分。这段由于《三国演义》的妙笔生花而家喻户晓的历史,本性究竟如何?它背后的深刻意义和支配力量是什么?为什么大一统的中华帝国史,会有三个汉民族政权的“第三者插足”?曹操、孙权、刘备和诸葛亮身上,分别体现出怎样的风采和精神?在本书中,并没有什么忠义与奸邪的斗争,只有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历史。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蔡东藩
民国著名史学家、小说家蔡东藩,以“演义救国”旨,历时十年,创作出《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上起秦始皇,下至1928年,全面记述了中国封建时期2166年的历史,以内容丰富、取才翔实名重一时,深受读者青睐。这套书的编写体例综合了《三国演义》及毛宗岗的批注,有正文、有批注、有总批,只不过是蔡东藩自批自注。通过这些批注,或对有关的虚诞说法加以批驳,或对某些史料的运用注明出处和异同,或对古代的某些官制、法制、地理、器物、名号乃至方言俚语加以通俗的解释,或对所写某些人物加以褒贬,以此达到帮助读者理解正文、弄清历史。在史料的选择和运用上,蔡东藩以“正史”为主,兼采稗史、轶闻,而出于稗史、轶闻者必有旁证,对史料“几经考证”,“务求确凿”。由于蔡东藩如此重视历史的真实性,反对虚构杜撰,因此,这套演义虽然通俗,但却有较高的史学价值。《两晋演义》为《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之一。西晋(265~316)公元256年,司马炎代魏立晋,国号晋,都洛阳,史称西晋。西晋最强盛时,其疆域西到葱岭,东南到海,北抵燕山。西晋承久乱之敝,虽然有一些改良,但由于门阀士族的兴盛和方镇势力的强大,晋武帝死后不久,国家即陷入“八王之乱”,并绵延16年,最后民敝国衰,亡于后汉。西晋短短的50年期间,除了自身的内江以外,还不断交错着与北方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使得国家始终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整个政治和经济建设乏善可陈。本书共一百回,概述了从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公元265年)到刘裕代晋(公元420年)止的两晋约一百五十年间的历史。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司马光 柏杨
本书为《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九缉《五代十国》。《资治通鉴》涵盖了中国1362年文化、政治、经济、人物性格的缩影,是一部足以了解中国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柏杨耗时十年(1983-1993)将《资治通鉴》译写成现代语言,亲手增绘地图,并注入自己的历史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在今天的读者面前竟然如此之亲切。该系列图书做了大量修订,一方面对原书的人名、地名进行了全面校订,改正了大量疏漏与差错,另一方面对不适合内地读者阅读习惯和现代汉语规范的语词、叙说方式做了相应变通。另外,历史地图、图表均参照《中国历史地图集》及最新研究成果重新绘制而成。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易丹 钱滨
血腥轰炸,惨烈惊世。政要、平民,空中搏杀、外交风云……四个家庭演绎血与火中的人生命运、民族命运。周恩来运筹帷幄,蒋介石以拖待变,汪精卫无耻叛国……本书披露个中情景。中国脊梁,抗战史诗。把日本法西斯永远钉在历史耳辱柱上!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连横
《台湾通史》为台湾史学家连横所著,是台湾历史上第一部按通史体例撰修的史书。连横积数十年之力,游历大江南北搜集史料,仿照司马迁《史记》的体例,写成此书。 此书时间从隋朝大业元年至清光绪21年(1895年),横跨1290年。全书有纪四、志二十四、传六十,从最早到达台湾的开拓者,到清中后期抵抗日本侵略的志士将领,凡有关台湾的政治、军事、经济、物产、风俗、人物等等,均有论列,是写台湾的第一书。 作为一本严谨的史学大书,《台湾通史》最大特点是史料详尽,典据精深,宁取无弃。不论是旧书中有的岛内开垦拓荒的史实,还是没有记载的外交兵祸,乃至岛内动植矿物等的种类及分布情况、稻米糖茶等诸种作物乃至食用方法,或据资料详细系统地载录下来,或依耳闻目睹据实列述,苦心经营,内容扎实,使《台湾通史》成为文献大宗。此书突出民贵民生的史观。传统写著史书注重兵、刑、礼、乐,而通史则对岛内人民生活,特别是攸关国民生计的官方奏疏一律详细载录,以供后人借鉴。所以它是一本以民为本的史书,光凭这一史学观就使其脱颖而出。再次,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以及其后率领大陆同胞迁台拓台的事迹,以往史书以岛夷海寇视之而一笔代过,通史则重新矫正定位;对台湾人民介乎以卵击石、艰贞抵御日侮的历史详情,更是重笔彩墨,致意再三。全书既体现了台湾与祖国大陆在政治、经济、法律、典仪、文化、宗教等方面一脉相传的历史渊源,又突出了台湾的地方特色,安排有序,相得益彰。此书虽然为史,但文辞朴实壮美,读之或如涓涓漫流,或如骇浪凛然,流连其中,具有很高的审美享受。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易中天
易中天反思秦汉之后的帝国制度:“从秦灭六国到辛亥革命,中华文明70%的历史都是惆怅,而惆怅,是因为在乎。”中西历史的进程,是一个“交相胜”的过程。有时候我们比人家好,有时候人家比我们强。麻烦仅仅在于,人家比我们强,是在近现代。我们的风光靓丽,却已成明日黄花。这才让人惆怅。惆怅,就是失落、怅惘、迷茫,即”怅然若失”,因为我们原本不该这样。这就必须反思秦汉以后的帝国制度,甚至反思帝国之前的邦国制度。但顺藤摸瓜,由近及远,还得从帝国说起。何况我们的成败得失,包括汉唐盛世之辉煌,鸦片战争之惨痛,也确实跟它息息相关。事实上,一种制度能够实行两千多年之久,又居然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必定是有利有弊。没有利,就不会存在;没有弊,就无须革命。所以,帝国必须终结,也一定会终结。终结之后,留下的就是惆怅,还有教训。《帝国的惆怅》以人性为视角,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解读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帝国制度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反思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和帝国制度。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易中天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他最开放,也极霸道。他说,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他是汉武大帝,他的国首度成为全球第一帝国!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曾曦
照金,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西北部54公里处,地处桥山山脉南端,北倚子午岭,南俯渭北高原,东临咸榆大道,西临陕甘腹地。以薛家寨为中心的照金革命旧址是1933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高岗、王泰吉、李妙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我国北方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并在此创建了芋园游击队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先烈们据险筑寨,修建哨卡、吊桥等防御工事,创建军械厂、被服厂、红军医院以及指挥部等1—4号红军寨和白石崖万人红军洞,在陈家坡召开了重要的陈家坡会议,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革命文物、历史遗迹以及动人的英雄事迹,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史有“南有瑞金,北有照金”之称。作者以散文化的笔触,对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脉络,自然山水,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曲折艰辛的革命历程,进行了详细的挖掘和整理,笔端流溢着浓郁的故里情结。介绍了照金背后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祥实地记录了哪个激动人心年代里火红的记忆。在历史的灰烬里和岁月的蹉跎中,向人们展示了一个鲜活的照金。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轩辕鸿鸣
一段从江湖到庙堂的历练,一场从草根到帝王的蜕变,裸奋者必知——不要为旧的悲伤,浪费新的眼泪。继《明朝那些事儿》之后,最风趣、最有态度的白话南朝大历史。·心灵鸡汤式文史写作第一人,80后裸奋代表作家轩辕鸿鸣·天涯连载一月点击3000万,天涯网友翘首期盼·深度剖析那个小角色到大人物的成长历程·一个王朝背后的政治与权力之道 一个家族的爱与恨的纠葛通过南朝刘宋皇朝的历史,来讲解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人性的领悟以及社会现象的反思,这全然不同以往的历史写作手法,看似写历史,实际上在写整个人生与世界。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与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极其相似。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张军 宋凯
历史就是历史,它已定格在那人类写就的星空之上了。对于后人而言,掀开销烟散尽的历史帷幕,明了那些已为陈迹的历史本真,实在是既迫切而又必要的。况且人事代谢,时移世易,过往的恩怨纠结应该在不断地淡化,宽容与恕道应该升腾于国人的心胸。如此这般,也应该没有必要再去忌谈那些逝去的岁月了。所以,你我所要做的,除了给人以历史本真之外,其余的似乎都是添足之举。当然,如果这些本真再丰满一点,多一些血与肉。那自然就更好的了!写作这本书大约是在追求如此,起码近似如此吧!因此,本书前几次印行后,读者的反响很是热烈,而凤凰卫视据此而制作,不久前于“凤凰大视野”栏目中播出的五集电视纪实片《雄关漫道》,应该是其来有自的吧!谈到这五大主力的兴亡,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只能说,其兴,运也;其亡,命也。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刘统
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在北上与南下的战略方针问题上,党中央与张国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毛泽东称之为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期”。红一、四方面军为何在短暂会合后分道扬镳;张国焘是否曾发出“武力解决中央”的密电;西路军为何在河西走廊遭受失败……书中真实地披露了长征途中这一段极其复杂而难忘的历史。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张嵚
平常我们所看的历史总是我们熟悉,或者距离我们十分接近的年代,每当我们走进书店看书的时候,我们总发现重复的历史,一遍又一遍。面对如此,我们十分期待新的感觉,本套丛书将会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感觉,在这里,我们会发现那些曾经以往遥远的人与事,其实与我们如此接近。当历史揭开神秘,当古人拂去尘烟,剩下的就是血肉与亲切。《不容青史尽成灰》系列图书将目光对准那些被常规历史图书所遗忘的,不为人知的,但又确实在历史进程中起到过关键作用的人和事。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历史现场,亲近历史人物,寻找那些不为人知的人与事。《明朝那些事儿》一出,举国上下皆说明朝,而铺天盖地的清宫戏更是让我们对清朝麻木。然而多少过往,就淹埋在历史的长河和喧嚣的今天。《明清卷》为你展示了朱元璋取天下的另类奥秘,而骚扰整个明朝的倭寇是怎么形成的,是谁为明王朝开拓了西域,而明王朝的“高考分区划线”是怎么回事,明朝的“越南战争”源从何来,而谁改为土木堡惨案买单,十六世纪的中国海商如何经营天下,不败的“戚家军”是如何炼成的,谁毁灭了明王朝众说纷纭,郑成功治下的台湾实情如何,而与康熙过招的葛尔丹何许人也,中国火器第一人谁是实际名归,一切,都在你的掌中。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易中天
秦最终夺取了天下,只能归结为秦国有当时最管用的制度,或者说,他们把这个新制度建设得最彻底。这就是初具规模的中央集权制。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世界上没有免费的的午餐。伦理治国或者说独尊儒术的原则维护了帝国制度,却让我们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皇帝对官员常有一种复杂的心理。一方面,他离不开官员;另一方面,他又近乎本能地认为帝国的事情会坏在这帮家伙手里。奇怪,帝国的产权怎么会成为问题呢?“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不是很清楚吗?公元1911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大清,在内外交困中灭亡了。随同它一起被埋葬的,还有整个帝国制度。易中天先生的《帝国的终结》,就是他对于中国历史的一种解读方式,或者说是对于中华帝国从形成、发展到终结的历史的一种独特理解。读者诸君如果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便不难发现,他对于“封建”本意的理解,对于“天下为公”的“公天下”的理解,都有一些独到的看法,显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睿智与敏感。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蔡东藩
民国著名史学家、小说家蔡东藩,以“演义救国”旨,历时十年,创作出《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上起秦始皇,下至1928年,全面记述了中国封建时期2166年的历史,以内容丰富、取才翔实名重一时,深受读者青睐。这套书的编写体例综合了《三国演义》及毛宗岗的批注,有正文、有批注、有总批,只不过是蔡东藩自批自注。通过这些批注,或对有关的虚诞说法加以批驳,或对某些史料的运用注明出处和异同,或对古代的某些官制、法制、地理、器物、名号乃至方言俚语加以通俗的解释,或对所写某些人物加以褒贬,以此达到帮助读者理解正文、弄清历史。在史料的选择和运用上,蔡东藩以“正史”为主,兼采稗史、轶闻,而出于稗史、轶闻者必有旁证,对史料“几经考证”,“务求确凿”。由于蔡东藩如此重视历史的真实性,反对虚构杜撰,因此,这套演义虽然通俗,但却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南北史演义》为《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之一。共一百回,作者论述了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更替。
最近更新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