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路卫兵
微历史,顾名思义用微博体写史。涵盖了国学大师的真性情、文人风骨、军阀的趣闻逸事、小人物的话语等百年语录精粹。透过这些语录,可以看到这段历史的剪影,现代版《世说新语》。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路卫兵
品读项羽与刘邦的话题式历史书,解开两千年来被人误读的谜团。鸿门宴只是一次偶然的吃喝,楚汉冲突源自一个伤不起的伪命题,约法三章有何玄机、火烧咸阳有何隐情、鸿沟里有何猫腻……项羽刘邦二人拼的不只是武力,不仅有知识、说话、处事,还有性情、气量、路数;不仅有信念、冒险、命运,还有朋友、亲人、家庭……左手刘邦,深谋远虑,成就宏图大业右手项羽,铁骨柔情,赢得美人芳心男人只有两种,一种属于天下,一种属于女人刘邦是天下的男人,所以他注定拥有天下项羽是女人的男人,所以他至死有红颜相伴察为人之道,悟处世之法,像刘邦一样思考,像项羽一样行动!楚河汉界的纷争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尘埃落定,但楚汉故事依旧为人津津乐道。千百年流传下来的项羽与刘邦脸谱式的评价,让人更多的迷失在纠结胜利与失败之上。历史虽然只有一个结局,但评说不只一个路径。本书不拘泥于对项羽、刘邦的已有评价,并着力还原他们脸谱背后的真实,把他们放到社会中、职场内、领导岗位上、家庭生活里去,架起今人与古人沟通的桥梁,在轻松幽默之中追寻他们的内心深处,了解他们的事业、爱情和胜败兴亡,明晰为人之道,参悟处世之法,解读纵横人生的谋略。当项羽遇到刘邦,品汉风交织楚雨。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雾满拦江
本书是智趣历史首席讲师雾满拦江集数十年历史写作的精华之作,沿袭作者一贯的通俗易懂,幽默、智趣的风格,在历史的边角料和碎片中,剥丝抽茧,阐释权力、人性、情爱、处世、歧见、风雅、轶闻……历史在细节处,人性在细节处, 988条有料而又多味儿的历史,据说每一条都能稍微改变一下你的世界观。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于光远
《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台前幕后》解密京西宾馆原定20天的会议何以延长到36天,华国锋定框框,原定的三个议题何以被突破,“只进不出”,人事调整,陈云进常委,“宜粗不宜细”,指名道姓批评汪东兴、华国锋作检讨,真理与“凡是”的正面交锋,胡耀邦四次发言,极言“党内有党,法外有法”,小平的手稿被“发现”,揭示转折时期的最大谜底,二胡“胡耀邦、胡乔木”之争,农业文件的藏头藏尾。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李翔
《共和国记忆60年》为献给建国60周年而创作,一套共三本,分别为编年纪事、成长地标和风雨人物,全面客观地展示了建国60年间的历史风云和亿万人命运坎坷,大处可揽国家民族之命运,小处可见社会民生之心态,鲜活而充满趣味。6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对于中国来说,却是充满了风云变幻和时代变迁的60年。在这段岁月里,个人的命运随着共和国的历史车轮而跌宕前进。每一年,都有数不清的故事和抹不掉的记忆。岁月令山河巨变,每个人心中都装了一段60年的回忆。但在历史的长河中,60年终不过一瞬,却每一刻都跟每个人息息相关。过去60年,中国完成了从没落到崛起的巨变,其变在人、地和事。本系列丛书立意于此,以人物、地标、编年三个角度记录共和国60年历程,在点式的记录中,梳理出一个国家的成长路径。在这里,你能看到60年中最独特的中国印记。小岗、大寨、刘庄、蛇口、兰考……一个个熟悉或不熟悉的地名从历史中一一跳出来,讲述属于它们自己的那段故事。地标,因为风云际会下的某些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从一个单纯的地理名词,转而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意义,逐渐转义为一个时代变迁的代名词。本书选取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风雨兼程中形成的60个深具历史社会意义的地标,回顾了这些历史记号凝固、升华的过程,勾画出共和国蜿蜒前进的足迹,以及坎坷中仍昂首奋进的历程。60年,意味着一个甲子结束,新中国历史的首卷已然付梓;60年,也意味着另一个甲子的开始,一轴新卷正徐徐拉开。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蔡东藩
本书是风靡海内外的通俗历史巨著,史学大家蔡东藩正史为经,逸闻为纬。章回体结构,通俗的文笔,机智的点评;真实再现了中华文明历史演进波澜壮阔的进程。描述五代十国时期更替下的民俗民生,参透疆场血战、宫廷阴谋,千古兴亡中的生存智慧。治久必乱,合久必分。太平日久,先人遗泽逐渐耗尽于是乱势日炽,三五枭雄,趁乱起事不是僭号称帝,就是拥土称王。这种乱世分裂的情状,东周时有列国,后汉时有三国,东晋后有南北朝,晚唐后有五代统是东反西乱四分五裂。五代先后历五十三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改了五次国号,叫作粱唐晋汉、周。史家因这国号前代早已称过,所以各加一后字称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此外还有与五朝或合或离不相统属的国度,称作十国就是吴楚闽南唐前蜀后蜀南汉北汉及吴越荆南。这五代十国的时势,简直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彼争此夺,上下凌替,篡弑相寻,蒸报无已。故每代传袭最多不过十余年,最少只有三四年。眼见得神州板荡,海内腥膻,四境不宁……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王蕙
明末清初乃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农民军起义,李白成攻破明朝京师、多尔衮人关、李自成被杀……以至后来的康熙盛世,其实都承载着一种历史演变。在这种演变的过程中,涌出大批“谋士”,他们在行事过程中把谋略看得极为重要,一个成功的计谋就能很轻易地把对方置于败地,因而所谓的“谋”就体现出了极大的价值。《谋清》一书中写了明末清初至雍正继位后发生的大事件。事件中以“谋”为重点。结合现代,我们亦能从中寻出可汲取的“谋”来。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易中天
凤鸣岐山,武王伐纣。以弱胜强,一战而胜。居安思危的周公们,凭着天才的政治智慧,以四大制度安天下。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立秩序,以乐致和谐。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并不知道,此后三千多年,全球华人的精神和气质就此奠定。《易中天中华史3·奠基者》和您一起探寻,究竟是谁敲响了中华文明的定音鼓。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阎崇年
《大故宫》为阎崇年潜心三十年之作,同名电视节目将于2012年2月24日在央视《百家讲坛》播出,为该节目重点打造的年度节目,播出时间将跨越全年。《大故宫1》以全新的“大故宫”概念,首次打开故宫外延,将沈阳故宫、南京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及三山五园、承德避暑山庄,与相关坛庙寺院、皇家园林、行宫寝陵等纳入故宫姻系,并以此为脉络,透彻解析绵延千百年的帝王族系、机制构架、社会人文、文化渊源,以及宫廷建筑、国宝文物、中华民风等,实为生动可读、耐人寻味的“故宫百科”。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高天流云
数年之间,宋史事无巨细,全程书写,到这里,时值南宋覆灭,元朝初兴。祸始于何处?始于赵匡胤与赵普定的“强杆弱枝、崇文抑武”赵宋国策之时。他们这么做,是因为唐灭于藩镇,五代武人横行,国人相杀无止无休,政权更迭如同儿戏。尤其是文人一点地位都没有,哪怕是宰相,都随时有被武将斩杀的可能。这样怎能治国,何谈发展?所以赵匡胤、赵普这样做了。从那时看,他们是对的。赵宋之繁荣,赵宋之平安,甚至赵宋国之绵长,都是自两汉以来最久的。可是从长远来看,简直是愚蠢至极,无可救药!武人亡国,民族血气不衰,国内互斩,终究能产生一代雄主;文人亡国,就如赵宋一般,民族气节丧尽,再无尚武之风,其他随便哪一个民族,强如蒙、金,次者契丹,更有甚者,连一介区区党项,都能让堂堂中原狼狈不堪。终于全境沦丧,全体成了亡国奴。要说的话,就是这些了。宋史,别矣!赵昚退位成为太上皇后赵惇即位,妒后李凤娘喜欢搬弄是非,为皇太子妃时就已令宋高宗等对她反感,却为何能够把持朝政,赵昚和赵惇父子关系被其离间,甚至赵惇行动都被其约束?宋宁宗赵扩由赵汝愚和韩侂胄拥立为帝。赵汝愚出身皇族,韩侂胄是外戚。赵汝愚为相,韩侂胄与赵汝愚不和,图谋排斥赵汝愚。赵汝愚罢相,理学被打压,韩侂胄当政,这其中有多少阴谋诡计和政治博弈?南宋最终是如何走上灭亡的?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司马光 柏杨
本书为《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五缉《乱世烽烟》。《资治通鉴》涵盖了中国1362年文化、政治、经济、人物性格的缩影,是一部足以了解中国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柏杨耗时十年(1983-1993)将《资治通鉴》译写成现代语言,亲手增绘地图,并注入自己的历史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在今天的读者面前竟然如此之亲切。该系列图书做了大量修订,一方面对原书的人名、地名进行了全面校订,改正了大量疏漏与差错,另一方面对不适合内地读者阅读习惯和现代汉语规范的语词、叙说方式做了相应变通。另外,历史地图、图表均参照《中国历史地图集》及最新研究成果重新绘制而成。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陈冬梅
刘邦与项羽是秦末汉初那段历史上最为耀眼的双子星座;大汉王朝,是中华民族性格形成、发展的重要时代。这样一段历史、这样的人,到底有着怎样的谋略故事?本书在正史记载的基础上,结合丰富的民间传说,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述历史。全书包括五个部分,讲述了西楚霸王与高祖刘邦各自在战争中成长的经历,楚汉之争中两强相争的生存智慧,以及西汉建立初期种种政治势力的较量,再现了西汉建立过程中的风云变幻,给人以全新的感受。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易中天
管仲实行军政一体,重装升级了齐国的战斗力,齐桓公就此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商鞅变法,手腕铁血,一天处决囚犯七百多人,使秦国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战国最大的赌棍苏秦,伙同张仪合纵连横,将七个国家的命运握在掌心……五百年间,圣贤们辩论真理,国君们争夺霸权。从春秋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群星辉映的浪漫时代。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易中天
大汉与罗马曾双雄并峙,几乎同时成为世界性文明,又先后陷入分裂状态。然而,中华在短暂分裂之后重归一统,罗马却走上了不归之路。一个有着当时最优越制度的国家为什么会灭亡?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却为什么能维系文明数千年不中断?没有中断的文明为什么会逐渐失去世界性?消亡了的文明又为什么能重生,并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源头之一?本书将从世界、历史、制度、信仰和信念五个方面展开讨论,试图解开这些奥秘。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王立群
《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以作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项羽》的讲稿为基础,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补充。本书为《百家讲坛》系列图书《王立群读〈史记〉》之一种。全书以项羽为什么失败为中心议题,全面阐述了项羽失败的政治因素、军事因素、性格因素。本书风格朴实严谨,通俗易懂而不失学术品位。围绕项羽为什么失败这个中心问题,以广大读者关心的一个个历史疑案为线索,抽丝剥茧为大家揭开重重历史谜团。全书具备专家功力、通人见识、文士笔法三大特点,史料翔实,分析严谨缜密。以问题引出故事,以故事讲解人物,以人物解读历史,以历史启迪智慧,还原了历史的本真与残酷,分析让人感到深刻真实,令人感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对历史人物项羽等人的评价客观公正,令人信服。
最近更新 202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