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其中,就有大量的篇幅揭示了西南边陲无所不在的古藏语预言,与这里镌刻的这些文字一模一样。昔日他游历天下时虽然没有照相机,却身怀绝妙的画术,能够把见到的文字一丝不差地描绘下来。所以,他早就知道世界上存在‘地球轴心’这样一个地方,并且在晚年时长期居住于甘肃、青海一带,寻找‘地球轴心’的踪迹……”
袁先生轻轻深吸了一口气,开口说道。
???从这些话之中就可以看得出来,袁先生对徐弘祖十分钦佩,毕竟数百年前,各种资讯手段、交通条件都不发达,徐弘祖以个人之力寻求真相,一定非常艰难。如果不是有坚忍不拔的意志,一定不可能去做这样的事。
毕竟任何事情都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不能够以后世的目光去度量以前所发生过的那些事情,去判断在当时的难易程度。
????撰写《诸世纪》的诺查丹玛斯于1566年6月17日写下了他的遗嘱,并且他的死亡结局正他本人所预言的那样“僵硬地躺在椅子与床之间”。他被葬在萨朗的方济会派教会的墙壁中,妻子安努用最精美的大理石为他立下了碑,并且他的著作被全世界读者争相传诵,成为史上最经典的文字之一。
????与之相反,同样是预言家、探险家的徐弘祖却除了一本《徐霞客游记》之外,其它文字籍籍无名,一腔才情,全都付之东流。
这就形成了相当鲜明的对比,两个人之间有很大的不同。
????同样,中国历史上也有与《诸世纪》比肩的“十大预言奇书”,真正流传下来、造成影响的却寥寥无几,几乎被现代人遗忘。
这里面的这些书,每一本都是相当不简单,在相应的领域里面都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那十本书分别是《乾坤万年歌》,作者姜太公;《马前课》,作者无名;《武侯百年乩》,作者诸葛亮;《步虚大师预言 》,作者步虚大师;《藏头诗》,作者李淳风;《推背图》,作者李淳风、袁天罡;《黄蘖禅师诗》,作者黄檗希运;《梅花诗》,作者邵雍;《烧饼歌》,作者无名;《金陵塔碑文》,作者刘伯温。
????以上十本书,正是体现了中国谶纬文化的精髓,比起西方的《诸世纪》,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在封建社会的皇权重压之下,十本能够令民众开启心智、倒戈相向的书都被打入“禁书”之列,沾之就会遭殃。
“那石窟里的所有人,都在苦苦思索‘地球轴心’在哪里,也包括我在内。按照地球人的思维方式,那地方一定是以‘物理方式’存在的,只要踏遍地球,就一定能找到。曾几何时,我也持着相同的观点,认为找不到的原因是大家没有走遍环绕喜马拉雅山脉的所有山川沟谷,一定是遗漏了某个神秘入口,才导致一无所获。”
袁先生悠悠长叹,“秦阳,如果你之前也在寻找地球轴心,会不会也这样想——那地方必定存在,只是因为大家不够努力,寻找不够仔细,才不能得其门而入?”
????秦阳想了想,诚实地点头:“没错。”
????任何人都理所当然地以为,既然那地方是在地球上,只要有足够的人、足够的时间、足够大的范围去找,一定能找到。
毕竟这就是大家一直以来的固有的思维,只要那东西还存在于地球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财力以后绝对是可以找得到的。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袁先生慢慢地吟诵出了十句诗。
这些诗秦阳其实也读过,并且对这些诗的来历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毕竟他是组织花费了非常多的代价才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仅是战斗能力方面,就连在知识方面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方面,也是非常的在行,能力也非常强悍。
????那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句子,描述的是皇帝派遣异能者寻找杨贵妃灵魂的艰难过程。
当时皇帝非常喜欢杨贵妃,虽然后者的长相放到现代的审美来讲,可能不一定会很漂亮,但在当时流行的就是那样的美人。
但是很可惜,杨贵妃比皇帝先一步走了。
但是杨贵妃走了以后,皇帝一直对其非常思念,但是因为人死不能够复生,所以肉体方面是没有办法拯救的。
于是乎。
在他的爱妃杨贵妃死了以后,他一直对其灵魂念念不忘。
????在人类世界中,“寻找”是个永恒的话题。
无论什么时候总是绕不开所谓的寻找,这是固定的。
无论事大事小,人总是会陷入到丢失和寻找的过程。
????小到寻找遗落的绣花针、耳钉、种子等等不易察觉、细小难见的东西,大到寻找失踪者、远古建筑物、地球轴心之类知道存在却无路去找的东西,都是一个令人困惑、迷茫、焦虑、痛苦的过程。
但是这些过程之中,会带给人很不好受的反应,所以就会有些人不希望让自己来去做这样非常费力并且麻烦的事情,就滋生出一些其他的职业。
也正是因为如此,人类城市中才出现了私家侦探、赏金猎人这类以“找人”为生的职业,他们毕生都在寻找,已经成了人类迷宫中最勤奋的蚂蚁,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都不停歇。
毕竟他们就是混这口饭吃的,他们干的就是这样的工作,就是做的这样的事情。
????既然“寻找”是一种谜题,那么一定有些“寻找”是没有结果的,成为不可解的谜题,比如《长恨歌》里描述的那件事。
在那之中描述的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杨贵妃死于马嵬驿,肉体消亡,魂魄离散,是不可能再找到的了。
马嵬驿是皇帝与贵妃的姻缘终结之地,这是无可更改的事实,即使九五之尊的皇帝刻意要逆天改命,也仅仅是徒增烦恼。
想想看,哪怕是那么厉害的皇帝,在面对这件事情的时候,都没什么太多的能力,只能够徒增烦恼。
那么普通人在遇到类似的事情的时候,可以做的事情又有多少呢?其实真的没什么可做的。
皇帝手段通天,但在当时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就连皇帝都做不到这样的事情,更何况其他人呢?
????后人评述,《长恨歌》的后半段只是诗人的美好想象,故意杜撰出那样一个“海上仙山见美人”的结局。
但是其实最后的结局绝对不是这个样子的,只是为了留给别人一个美好的想象,又或者说是诗人的一种自我安慰。
????“写下这些句子的那个人,也在石窟里?”秦阳沉吟了一阵,低声问。
因为他根据这些信息,综合了一下,突然好像猜到袁先生想要表达些什么东西了。
????“在那里不在那里,重要吗?”袁先生反问。
日期:2020-01-31 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