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30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15-06-26 09:16:11

黍子,这个字好多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也识不得的。严伍台人人识得。黍子的样子与粟子相似,只不过粟子抱成一团,相挨紧紧的,像条狗尾巴。而黍子散开着的。黍子和粟子相似,它们的杆一模一样的。籽粒儿也一样,小小圆圆的。就是不抱团。黍子产量不高,种的人少,做出来的饭不如粟子,后来种的人渐渐少了。

白龙沟是条别样的河流。它全长不过10公里,自杜桥湖流出后,收了陈家湖、鲁家湖、青山大湖和青山小湖的水,经由向张家咀、范家台、朱家咀、戴家咀、入严伍台,向黄家咀、宋家咀、周家咀,出闸口,在白龙寺进三岔河而入县河。所流经之地并无名胜,倒是白龙寺别有一说(下述为网上下载,作者无名氏)。

天门河流经黄潭段六亩泓处,有一支流叫三岔河。沿三岔河北逆流而上,约二公里的地方有个潭家湖,湖四周是绵延起伏的丘陵,湖东岸有一个很高的土台子,人们叫“庙台子”,现在叫“白龙寺”,原名“白竹寺”。

很久以前,庙台子上全是寺庙,四周是高大的围墙,在围墙后有一引人注目的铁制宝塔型建筑,叫“化字炉”。它的功能是将读书的学子们丢弃的废字纸屑收集起来在炉内焚化,以示尊礼。围墙内竹影婆娑,古木参天,寺庙林立,建筑雄伟,常年香火不断。

寺庙内有一住持姓谭,人们尊称谭大法师,谭法师八旬高龄、鹤发童颜,举止庄重,为人正直,他不仅武功高超,且琴棋诗画样样精通。大师有一个爱好,酷爱画竹,除寺庙后院栽有大片竹园外,又在寺庙前面两边栽有翠竹,以便挥毫临募,对竹吟诗,与竹为友,并自称“竹痴大师”,取寺名为“竹寺”。可是不到几年,所有竹子先后开花而死去。老法师眼看心爱的翠竹枯死,常常对竹哭泣,以泪祭竹。忽然一年春天,寺院门前两边又各长出一根特殊竹子出来,它长的不是青枝绿叶,而是又粗又短,且根茎枝叶、竹身全为雪白,是两根奇特的白竹。不由老法师心中暗喜,这可能自已与竹有缘,是天降宝竹。特令一小和尚专门看管,每日浇水,锄草施肥,不得怠慢。时间一长,小和尚为浇水方便,就在两株白竹旁各挖了一小坑,就近挑水浇竹,久而久之,小坑变成了深井,又过了几天,从小井中又长出两个螺丝来,此物越长越大,随之小井范围也扩大,最后螺丝长得象个圆灯笼,小井象箩筐。不久寺庙门前台坡上又出现一泉水眼,时有泉水外流,谁知以后泉水叮咚,四时不断流,且泉水是咸味。从此寺内和尚腌菜、炒菜不用买盐,就地取泉水烹调,味道鲜美,老法师深感稀奇。一天,特派一小僧请来阴阳先生,观看风水地相。那阴阳先生看后,惊叹半天,连连击掌:“善哉,善哉,恭喜老法师,此乃神龙宝地,两根白竹是龙角,二口水井是龙眼,两个螺丝为龙眼睛,庙后化字炉为龙尾,泉水眼为龙口,这龙为海中之神,吐出的水当然是咸的。”

听到这里,老法师大喜,忙设斋宴款待阴阳先生。

日期:2015-06-27 09:03:03

过了几天,老法师特下请柬,请来竟陵西塔寺住持,皂市五华山白龙寺住持等高僧来作客,观看风水宝地和白竹,并选择吉日,隆重祭祀三日,亲书金匾“白竹寺”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将自称“竹痴”改为“白竹”大师。从此远近善男信女都来顶礼膜拜,香火极旺,“白竹寺”之名远播四方。

谭大法师九十高龄时仍身体康健,还经常外出访友,与各大禅寺住持切磋经文。有一天,法师将外出访友,叫来小和尚特意叮嘱,每天切莫忘了给白竹浇水。法师走后,小和尚以为每天浇水太劳累,早有怨气不敢发泄,偷偷提来几壶开水,对准白竹浇去,顷刻间白竹变枯蔫死。小和尚还不解恨,又将水井中两个螺丝扒出来,用铁锤捣烂,然后逃之夭夭。约半个时辰,庙前咸水泉眼断流,两口水井土崩井塞,一阵狂风将庙后化字炉吹塌。

不几天老法师归来,见白竹枯死,泉水断流,化字炉倒塌,眼前一片废墟,终日茶水不进,以泪洗面。一天后半夜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如翻江倒海之势直涌寺院,老法师忙抱起那镇寺之宝——香炉青铜祭器直奔庙后,扑入潭家湖中,顿时一缕青烟冉冉上升,风停雨住。次日清晨早课,众僧不见老法师,到处寻找都无踪影。众僧认为白竹寺气数已尽,天意难违,只好各奔前程,人去庙空。以后历经几次大洪水,将寺庙全部冲垮,只剩下人们如今看到的这个“庙台子”。然而“白竹寺”的神奇故事却流传至今。

不过杨运开听到的是每一个竹节节里都有天兵天将,由一个徐苟三的人做军师。后来,被人识破天机,那竹便气死了。

白龙寺这地方杨运开太熟了。他的老外婆家就在三岔河的东岸,吴家垸子,去老外婆家一条路就是走白龙寺。杨运开没见过老外婆。老外婆是祖母的母亲,在杨运开生出来之前就没了。那家还有一个杨运开叫伯伯的人,他叫祖母姑妈。他有两个儿子,杨运开分别叫他们舫哥和三哥。

去老外婆家多是祖母带着,走过黄家嘴周家嘴,到闸口,往北拐一点,过白龙寺桥。桥宽四五尺,高却十几米,桥无护栏,走得杨运开不敢看桥下。好在老外婆家有四个或五个鸡蛋在等着他,他才愿意和祖母一起去。白龙寺据说在桥边,不过杨运开没看到寺庙,只有一块空地。过桥再走一里多路,就到老外婆家了。老外婆家在河边,背靠河的。河水清且涟漪,水流有几分急,小鱼儿悠闲,屋后还有一片竹林,是钓鱼的绝好去处。

“拣的儿子来了。”来人是老外婆家的邻居,一个老阿巴,祖母年轻时的朋友。她总说杨运开是祖母在闸口拣得来的。

“来了!来了!”祖母应酬别人。

那个老阿巴,摸摸杨运开的头:“拣的儿子都这么大了。”

杨运开头一偏就躲过她。他不喜欢她。

“婆婆,她说的是真的?”

“是的。”祖母好认真。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