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48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15-08-27 16:20:30

徐北小学考上的七名同学只有六人报到。他们学校考上的唯一的女生王某珍未报名。其他五位同学分别是陈某仁、李某庆、吴某庆、王某湘、徐某云。其中李某庆是从黄家咀小学与杨运开一同上学的。他很聪明,也很勤奋,虽有点结巴,但也能把想说的意思说出来,只不过用去的时长较常人多出一倍两倍的。因此常有同学不怎么耐烦地听他讲述完整。久之,他便有些沉默。他与其他同学来往很不多,杨运开与之同学六年,应该算是很长的了。但他们也像深山的远亲。原因是什么,这在杨运开看来,应是没什么原因,所以他想了许多年头都没有找到那个原因。只是很多年后,杨运开回乡与父母庆寿,其中有地方官们前来祝贺。其中一位村官问起一句话:“您说说,李某庆说他当年考上了县一中,是否属实?”

“这是事实。他的成绩比我好!”杨运开尽力美化与自己虽不怎么亲近,但却是相处得最长的同学。其实,他们当年没有统考,是同学们相互评的。因为文化***已经开始了,升学考试取消了。同学们评与推荐,把那些当班干部的同学都没评上,什么学也没上的。至于李某庆的成绩比自己好,也是美言而已。杨运开的数学在二年级和三年级基本上都在班上居于前列。作文也是长处。杨运开心里明白,李某庆只是不服气而已。按理说不服气,后来恢复高考,完全有机会一试。可是不知为什么,李某庆竟然没能抓住这个大好的机会。机会一旦失去了。你再去回顾当年,晚了!好汉不说当年勇哩!杨运开是不聪明的伙计,他都明了其中的理儿。

同学啊,咋不抓住机会拼一下呢?

所以,杨运开常想,一个人的优秀,虽然不在于一时一事,但当到了一定时间过程,他的优秀是可以显现出来的。杨运开与十多个中学同学一同去得石油学校,十多年后他就不仅在这十多个同学里,而且在石油学校众多同学里甚至在那个十多万人的中央大企业里,都算得上是知名人物了。这不仅是他的才气充分显示出来,而且成了这家大企业的一名领导。这不全靠运气的。而李某庆在自己的一个村子里尚不能出类拔萃,只得用过去的一点光荣来安慰自己的自尊。

杨运开想,自己这么想,是不是很有点刻薄。但不这么想,又难以解释好多的事。

一种精神现象是人所必须的。当人的某个短处成为他的心理压力时,他自自然然要以一种精神来为自己做出能够让自己少些心理压力的依据。这其实是有积极意义的。如果他把短处一直让心去缠绕,他的精神只在消极的轨道上越滑越远。这并不利于人生。只不过他要记住一件事,而让他不再能重新演出过去发生的故事。人就不能在同一处一而再,再而三地跌倒。

日期:2015-08-29 08:45:10

直等到太阳快下山了,杨运开才等来一位同学,他叫陈某敏。渔薪河考来的。

铺好床铺,该吃饭了。但杨运开没送米去食堂,没饭吃,陈某敏来得更晚,也没饭吃。

“来,我带火烧包子了。”陈某敏打开一只布袋,从里掏出一只火烧包子。

火烧包子是小麦面与麦麸子合起揉成的。农人们用石磨磨小麦,而后用罗筛把麦麸子筛出来,下面的叫面粉,罗筛里面的叫麦麸子。麦麸子一般不吃,用来喂猪。但农人们为了节省粮食,往往就把麦麸子留下来与面粉揉在一起做成一种馒头。这种面食蒸的不好吃,聪明的人们就把它放在铁锅里,上面就拿些柴火的灰放着。柴火灰不能烧得太过,要留下一些火来烤熟那些馒头。馒头被烤得面皮黄中带灰,有一点焦糊味,但里面很香,且吃起来不糙口,俗称火烧巴子,也叫火烧包子。

杨运开接过来,很香味地咬了一口,也把自个带来的腌洋姜与同学共享。洋姜是杨运开的祖父种的。就是杨运开前几年去偷公社的红薯,被农场的人追赶,跑掉了脚指甲的那片洋姜林。洋姜春天生长,夏天开花,秋天成熟。洋姜长在地下,把洋姜务子砍了,用铁锹把洋姜挖出来,与挖红薯有点相似。刚挖出来的洋姜不能腌。要把洋姜晒得有几分干,而后从地里摘得些新鲜的红辣椒,剁碎,放些盐,与洋姜滚在一起后,再放入石磙坛子里。坛口有一道沟,盛水用的。人们在坛口盖一只碗,再把水倒入沟里,这样,外面的空气就不能进入坛子里,里面的腌物就不会腐败。洋姜腌上一两个月,就可取而食之了。其味奇香。这时的腌洋姜,有咸有辣,香得叫你喷饭。如果你不想吃咸的腌洋姜,也可以不放盐,那时腌出来的洋姜就是甜的了。

陈某敏吃到一半,不住地吸气。

“你怕辣。”杨运开问。

“不怕。可这个太辣了。”陈某敏一边啃火烧巴子,一边回话。

“什么这么香?”这时一个圆圆脸的同学跑了过来。

“洋姜。你吃啵?”杨运开招呼他。

“来一块。”他很大方接过。陈某敏给他一个火烧巴子他没要,就光吃那块腌洋姜。好厉害的人物!

杨运开识得他了,他的名字很怪,叫个傅某舵。仿佛他家是个行船的家世,也就是水浒里的浪里白条一类的。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