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12-04 22:07:50
隆庆五年(1571)二月,辽东巡抚缺任。
辽东军区的中心在今天辽宁省的辽阳市,是边防一线,那里局势乱,麻烦多,工作相当难做。高拱说没问题,派张学颜去……
怎么高拱每次都能想到合适的人选,而正是出于像这样的人事任命,使得他大放异彩,人人都称赞他知人善任。在正确的地方,指派正确的人,去做正确的事,看起来很难,但高拱总是不慌不忙,信手拈来,结果却总能使人信服,这其中大有奥妙。
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马歇尔的笔记本。
二战爆发时,乔治?马歇尔就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在短短的六年内,他把美国陆军改造成世界上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武装力量,而还有比这更著名的,是他的用人。
在马歇尔的军服口袋里,随身装有一个黑皮笔记本,上面记录着他耳闻目睹的一些有才华、有培养前途的军官的名字和表现,再附上他的评语。
比如巴顿就上过这个本子,他的评语是“此人能带领部队赴汤蹈火”、“要用一根绳子紧紧地套住他的脖子”、“一有装甲部队,立即交给他指挥”。
而最经典的,莫过于对艾森豪威尔的破格提拔,马歇尔的评语是:“他(艾森豪威尔)不仅具有军事方面和组织方面的才能,而且还善于使别人接受他的观点,善于调节不同意见,使人感到心情舒畅,并真心地信赖他。而这些品德和长处,又恰恰是我们驻欧部队统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此前,艾森豪威尔从没有上过战场,没有一点实战经验。此后,他担任盟军最高统帅,调整盟军内部关系,协调作战,在欧洲战场上大获成功。最后,艾森豪威尔做到了美国总统。
这下明白了吧,奥妙就在于高拱创立的那些册子上。
每个月他都亲自看一遍,年终再审核,以此来了解每个官员的品行、能力和政绩,再通过自己的观察或向别人打听询问,把每个人怎么样、能干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手中不慌。因此,每一项任命都并不简单,是高拱把很多东西都计算好了。
高拱曾向兵部侍郎魏学曾询问过张学颜的情况,有一定的认识,而高拱对他的评价是:“张生腹有才华,人未识见,若将他安排在混杂的环境里,他会像一把利器一样显现出来。”
果真,正如高拱所见,在那里,张学颜处理关系和办事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现。
当时的辽东总兵(相当于军区总司令)是李成梁,他性格傲慢,并不是一个容易相处的人物。而张学颜十分会搞关系,他身为巡抚,职位比李成梁高,却处处尊重,懂得避让,跟李成梁处得十分融洽。
张学颜在任时,厚加军饷,招抚流亡,充实军伍,整顿军备。在当年十一月,与李成梁一同大败蒙古土蛮部,加官右副都御史。
日期:2013-12-04 23:45:27
这些人都做出了不菲的功业,一半有高拱的功劳,但这还不算,其中最最亮眼的,是高拱对他的一位老同学的任命。正是这道任命,使得高拱的名望开始走向顶峰,因为他解决了一个困扰明朝两百年的难题。
隆庆四年(1570)正月,王崇古以原官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简称宣大总督。
前面反复地说,北部边防是明朝的大问题,北边有九个军事重镇,以宣府、大同、蓟州、辽东四镇至为重要。宣大、蓟辽像两个拳头一样,护住北京。蓟辽总督是抗倭名将谭纶,蓟州总兵是戚继光,辽东总兵是李成梁。
这边宣大总督是王崇古,可想而知,这项任命多么重要。
八月,宣大总督王崇古接到谍报,并上疏称,蒙古东西各部将大举入侵,攻击目标是古北口、黄花镇等处。
紧接着,高拱上疏表示,敌情紧急,应召集当事的各大臣,部署秋防,京师戒严。
高拱令谭纶加紧蓟州的防御,王崇古整军待命;起用原左都御史刘涛,令其驻守通州,提督保定等处的援兵;令顺天府尹粟永禄领兵到天寿山布防,保护先帝的陵寝;令户部左侍郎戴才督理通州等处粮饷,保护粮道;最后,令尚书陈希学、曹邦辅、侍郎王遴分率京军出城,背城列阵以待。
在这一通有条不紊的布置下,鞑靼、土蛮各部率军风尘仆仆地赶来了,他们发现抢劫这活儿是一年比一年难干,这次的秋防布置严密,更是碰了一鼻子灰,无奈地溜了一圈,没抢着多少东西,便班师回家去了。
九月,京师解严。
可见,当下明朝和蒙古开始打成平手了,王崇古来的正是时候。
王崇古,字学甫,山西蒲州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出身于山西巨商家庭。
身为文官,王崇古却喜欢谈论军事,喜欢研究地图,他熟悉各边塞关隘要害。王崇古历任刑部主事、郎中,安庆、汝宁知府。
嘉靖三十四年(1555),王崇古得到了人生中第一次与军队打交道的机会,调任常镇兵备副使。
那时正是东南倭寇闹得最凶的时候,而王崇古能战能守,曾在夏港把倭寇打得大败。当倭寇败逃时,他一直率兵追到靖江,将其歼灭掉,这才收兵。
此后,王崇古同俞大猷多次出海,袭击倭寇,立下战功,晋升为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嘉靖四十三年(1564),王崇古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在宁夏,王崇古干出了业绩,也干出了心得。与戚继光的喜欢练兵不同,他特别注重研究作战地形,在这里任职时,他对边塞各险要的地势,大都做过调查。
平时,他身先士卒,督修战守工事,做好边地防务工作,还注意侦查敌情,喜欢玩个计谋,瓦解敌人。一遇到有利时机,便果断率领士兵主动出击,袭扰敌方大营。
虽说王崇古在当时不吵不闹不显耀,蒙古人却心里清楚,这是一块极难啃的骨头。在他的把守下,蒙古骑兵多次沿边抢掠,却始终在宁夏占不着便宜。
因镇守宁夏有功,王崇古晋升为右副都御史。不久后,升任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在陕七年,因屡立战功,王崇古升任右都御史。
直到老同学高拱出任吏部尚书后,在他的介绍下,王崇古得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职位,宣大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