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80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13-12-05 10:15:33

说句书外的,如果各位看得仔细,前面潘季驯是有过一次治水经历的,是徐阶指派的,潘季驯一生四次治黄,后面还有两次。

至于明蒙关系,在嘉靖中期庚戌之变,明朝完全无力应付。在徐阶当政后的嘉靖末期,徐阶和杨博主持了一次秋防,费劲能挡得住了。到这时,高拱主持开始打平,所以俺答封贡并不白来。是多次较量换来的。

日期:2013-12-05 14:04:09

当我们细细来看王崇古的履历时,发现并不是这些功绩所能体现的。他并不是一个好勇斗狠、非要消灭敌人的猛将,也不是一个一个百战百胜、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但是,把地方交给他管理,却能叫人放心。由于出身于晋商家庭,王崇古一直以来的作战理念很特别——能用嘴巴解决的问题,绝不用拳头。

也许这就是高拱选用王崇古的理由,因为商人追求共赢。

王崇古一到任,先颁布了禁令:禁止守边士卒随意出入边塞,同时派出有经验的侦查骑兵深入地方,了解情况。

同时还发布告示,招纳降人,给予优待。

在一次成功的秋防之后,冬十月,一个蒙古青年带了十余骑,乘着朔风到了大同镇败胡堡叩关,口口声声说要见大同巡抚方逢时。

来者何人?此人名叫把汉那吉,是俺答的孙子,地位不低。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叛逃,是由于一次失恋。

说来有趣,原来是最近把汉那吉要娶新媳妇了,新媳妇是他姑姑的女儿,名叫三娘子,长的很是漂亮,小伙子一天到晚美滋滋的。有一天,让老俺答看见了,一看小姑娘挺好。于是对他孙子说,这个归我了,你再找个更好的吧。

什么?这算什么事!爷爷跟孙子抢媳妇。按关系说,三娘子应该是俺答的外孙女,明摆着乱伦。可是蒙古部落不讲那一套,这事就这么定了。

把汉那吉鼻子都气歪了,但有什么办法呢,军队在他爷爷手里。于是,小伙子一赌气,就带了大老婆和几名随从离家出走,又听说宣大这边正招降纳叛,便跑到大同来投降明朝。

大同守将一阵慌乱,当年的杨选就是个例子,像这样的降人,后面一定会有大批的追兵,恐怕会招来战祸。

是接受还是拒绝?这是一个问题。

既然要见巡抚大人,那就交给他裁决。

大同巡抚方逢时跟王崇古、高拱是同年进士,从入仕后一直负责军事,也是跟王崇古一脉相承的作战理念。事关重大,他没有立即做下主张,先转报给了顶头上司王崇古。

同学俩简单商议之后,基本达成了一致,这是一个大宝贝。

当即派出大队骑兵,把这个失恋青年迎进了巡抚衙门,像是久别的朋友一般,亲切招待了这个失恋青年。

方逢时在屋外命令道,以上等衣食供应,但要严加看管,严禁其随意走动或与外界通气。

当时有很多部将不理解,去劝阻王崇古:“一个傻小子而已,没什么用处,不如勿纳为是。”

王崇古摆摆手:“这是奇货可居,有什么不敢收留呢?”

又有人建议,别浪费粮食,不如砍了算了,也能搓一搓俺答的气焰。王崇古说道:“北虏内讧,这是上天给我们的机会,不如用他做一笔买卖。”

至于买卖是什么,王崇古没说,也不到时候。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给各镇传下军令,坚壁清野,敌寇挑衅,勿与轻战。

看着敌人在城外抢掠挑衅,不管不顾?是的。

不久后,俺答分率十几万大军前来抢掠,却发现城外空空如也,反复叫阵也无人应战,只好胡乱抢掠一通,便要收兵回营了。

俺答并不清楚这孙子是死是活,打算先来大肆抢掠一番,最好能抓一两个明军高级将领,打听一下情况,如果活着可以等价交换。计划得不错,可惜了,王崇古没给他机会。

日期:2013-12-05 17:10:10

好了,是时候讨论一下该怎么处置这个把汉那吉了,留也不是,杀也不是,放也不是。

事实上,张居正在事发不久就得到了风声,已经写了好几封信去询问情况。他看到,明蒙一直处于敌对状态,没有机会接洽和谈,这对双方都不是好事,也许这就是机会。他希望王崇古妥善处理受降一事。

随后,王崇古和方逢时的联名上疏到了,其中提出了上中下三策,我们只说上策,是说用把汉那吉将板升逆贼交换回来,然后若是有机会的话,可以商谈开放互市。

所谓板升,在蒙语中是房屋的意思,这里是特指的一伙人。在当时有很多汉人因各种原因逃到境外投靠了蒙古部落,其中以赵全、李自馨等几人最为出名。他们聚集逃民、降人,不住蒙古包,却在塞外建起了房子,开垦田地。他们了解边境布防情况,经常鼓动和引诱蒙古人杀掠明朝边境。他们甚至撺掇俺答称帝,跟大明分庭抗礼。

历史证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必须有汉人知识分子协助,因为他们带去了必需的生产技术和制度礼法,辽、金、元、清莫不是如此。这些人破坏能量极大,要换的就是他们。

奏折上到了内阁,高拱和张居正看后,立时振奋起来,这是一次绝好的停战契机,不能错过。

高拱说,盖数百年所无者。

张居正说,顾此事关系之重,制虏之机,实在于此。

可当消息传遍了朝廷上下,却引起了多数大臣的反对,尤其是言官。

由于明政府没有处理受降方面的经验,以前有过一次,叫做桃松寨事件,处理不当,丢尽了大明的国格。

在嘉靖三十六年(1557),俺答的儿子辛爱的小老婆桃松寨,不知为什么事跟辛爱闹翻了,率部来投降明朝。

边将接纳了。辛爱大怒,兴兵来讨。当时的兵部尚书许论和宣大总督杨顺惊惶失措,无力应对,俩人竟然出了个馊主意,骗桃松寨及其部将出塞一路向西跑。然后他俩转身把情况告诉了辛爱,结果辛爱追上,把他们全部杀掉了。

此事处理得极为不当,极为丢脸,不仅让降人寒心,而且鞑靼方面也耻笑明朝,这给大臣们极深的教训,不要轻易处理受降,容易挨骂。因此,如今才出现这样的反对情况。

御史叶梦熊尤为亢奋,就是不同意,他引用宋朝郭药师、张觳投降的事,以致招来更大的战祸。要求赶紧将把汉那吉送出去,以避战祸。

其他的言官也不甘落后,纷纷上疏弹劾王崇古和方逢时,一时间言路压力山大。甚至有的言官煞有介事地说,方逢时里通外国,应当查办。

其间,高拱一面应付言官,一面不断地写信安抚王崇古和方逢时,让他俩顶住压力。

一来二去,到底把高拱惹火了,便以叶梦熊为开端,着手打击言官,那一次隆庆下旨考察言路,正是这个,许多不听话的言官一个个下了课。

对此,高拱还附上了一句评语:“彼哓哓者,岂为国家筹利害哉?徒念重大,恐有不效,留为后言耳。”

高拱说话总是这么犀利,一句话把这些人的心态揭了出来,你们说来说去,难道真的是为国家谋利益?不过是怕担这个骂名罢了!我高拱不怕。

张居正也不怕。

由是,高拱力排众议,张居正鼎力协和。终于,受降和谈确定下来,命令下到了宣大那边。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