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87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13-12-09 13:41:08

六月十四日,高拱特请工部尚书朱衡解除督理河工总督一职,专心办理先帝的陵寝事务。是一件不太重要的事情,于是得到批准。

新朝开始了,似乎一切要回归到正常轨道上,紫禁城上青烟袅袅,你知道,这是狂风暴雨来临前的平静。

六月十五日一早,工科给事中程文上疏,弹劾冯保“四逆六大罪”。

比如,平日造进诲淫之器、邪燥之药,损害先帝圣体,害死先帝;比如,矫诏假传圣旨,坐上司礼监掌印太监;比如,滥用职权,纵容亲信索贿,而不加约束。甚至精确到了细节上,新皇帝登基时,冯保立在皇帝身边,竟敢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大逆不道……

发没发现,明代的言官都很善于总结罪状,有条有理的,而拿出其中的任何一条,都够冯保死一百回以上。

紧接着,吏科给事中雒遵、礼科都给事中陆树德、十三道御史刘良弼等人先后上疏跟进补充,言官们一致要求,将冯保捆了,交给法司审讯,以正典刑。

其余的言官纷纷出动,前后一共上了七份奏疏,言官们喊杀声震天,大有把冯保生吞活剥的意思。高拱的手段已经够厉害了,一招接一招,前后衔接紧密,不容你还手,又强又狠,他这是要一次性干掉冯保。

弹劾奏章如雪片般交到通政司,再打到司礼监。犹如末日来临,冯保这才知道高学士的厉害,估计走道都站不稳了,只得把弹章先留中不发。他清楚,最多拖这一两天,而只要有一份奏疏发下,自己就玩完。

在万分恐慌中,冯保紧急派出心腹徐爵去向张居正求救,希望这位盟友能搭把手。

张居正一直在暗中注视着高拱的行动,事实上,他找了到高拱的软肋,也准备好一句话:“不必惧怕,有事可呈请两宫太后。”

所谓的两宫太后,实际作用上是指的一个人,小皇帝的生母李贵妃,也就是现在的李太后、李寡妇。

心腹回去转告了冯保,冯保也是聪明人,不得不说,张居正不愧是顶级政治高手,迅速找到了破绽,下手又阴又狠,他这话的意思是,把政治压力推给太后和小皇帝。

他们是孤儿寡母,最怕的是大权旁落,受权臣欺负,而在这新老皇帝交替时,最容易出现这种事。并且,李太后是小门小户出身,抵不住压力的。

另外,我查了一下这位李太后的资料,他是在嘉靖三十九年(1560)以侍女身份进的裕王府。那时裕王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高拱那一年离开了,而张居正是后来进的裕王府。也就是说,当年的这位侍女可能没见过高拱的面,却给张先生行过礼。而且,当年的张居正跟府中的宦官和侍女的关系处得可是很不错。

于是乎,冯保将探得的消息“十岁天子如何治天下”稍加改造,便跑到两宫太后那里哭诉,老油条高拱如何欺负皇上,如何向篡权乱政的罪恶行径,有他亲口说的话为证:“十岁的孩子,如何做天子啊!”

中国话的门道真是令人叹为观止,稍微换几个字,话就完全变成了另一个味道,比如那句经典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正史上的原话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稍稍一改,指代范围变了,曹操的奸雄形象塑造成功。

这原本是高拱一句无心的牢骚,这一改,变成了对新皇帝合法性的怀疑。为了让效果更好,冯保又造出谣言,说高拱想废掉皇帝,迎立自己家乡的周王做天子,企图以迎立之功谋求个国公爵位。

冯保早已把金银散给两宫身边的宫女、太监,让他们也四处嚼舌头,弄得好像这事只有太后和小皇帝娘儿俩不知道似的。

这把孤儿寡母吓坏了。

以至于给小皇帝留下很深的阴影。在六年之后,高拱去世,妻子张氏乞求恤典。按惯例,像这样的重臣去世,国家是一定要给予赏赐并出钱厚葬的,是一种荣誉。许多大臣都帮着说话,但小皇帝说什么也不同意。

日期:2013-12-09 16:56:25

六月十六日,天还没亮,宫里传出话来,说“有旨,召内阁、五府、六部众皆至”。

这是出了结果了,高拱显得很兴奋,看吧,驱逐一个太监还是很轻松的。于是,他打算叫上高仪和张居正,一同去参观成果。

高仪病了,病得很重,要在家养病,说什么也去不了。可知,老实人不傻。

张居正也去不了,他中暑了,这是真的,前几天他出了一趟皇差,去天寿山考察皇陵,准备给穆宗下葬。六月天太热,中暑了,张居正请假在家。不过,中暑了也不至于走不动道,高拱劝道:“今天的旨意,必定是因为昨天科道弹劾的事。如果皇上和两宫责问什么,我来应付。我定然以法理为据,所说的话可能会得罪皇上。”

最后一句厉害了:“张公,内阁有你留下,我就是被驱逐也没事。”

听到这儿,张居正连连摆手:“高公这是说的哪里话!”

估计张居正是不想看到老朋友倒霉,怕尴尬,只是推搡不过,只好让高拱先走,自己随后跟上。

到了会极门,没看见小皇帝和两宫太后,也没看见冯保,有个太监在那等着宣旨。

高拱心说不妙。人都到了,只得听旨:

告尔内阁、五府、六部诸臣……大学士高拱揽权擅政,夺朝廷威福自专,通不许皇帝主管,我母子日夕惊惧。现令高拱回籍闲住,不许停留!……钦此。

高拱伏在地上,越听越不对劲,念完了,已是面如死灰,汗陡下如雨,伏地不能起。

出现这样的场面,也不能怪高拱心理素质差,实在是因为这份谕旨太可怕了,里面一句也没提弹劾冯保的事,倒成了高拱要跟皇室作对,挟制他们母子。自己完全打空了,你能跳起来说,太后和皇上胡说吗?

这时候,张居正赶了上来,扶起高拱,又唤了两个小吏来,将他扶出宫去。

之后,张居正假模假样地跟高仪联名上了奏疏,希望皇上收回成命,挽留高拱。

下午得到批复:“卿等不可党护负国。”

好了,该做的都做足了,高拱是肯定留不住了,而他得到的处罚是立刻回籍,不许停留。高拱只得匆忙雇了几辆骡车,胡乱收拾一通,在锦衣卫大刀的驱赶之下,狼狈离开了这个伤心地。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高拱再一次一路看遍了人心冷暖,当初是前呼后拥,此刻却没有一个人敢给他送行。

有吏部左侍郎魏学曾,看不得老师受如此陷害,挺身而出,公然抗辩。他又约请诸位大臣一同前往张居正家质问,谁也不愿去,他一个人去了,张居正称病不见。后来因为这件事,魏学曾被调到南京做了个闲职,最后自己辞官了。

还有张四维,他在外地公干,回京时特地改道去见了老上司高拱,不禁一阵唏嘘。之后他又数次写信给高拱,叮嘱他,要闭门谢客,万万不要议论时事。

终于,这一次斗争以高拱被仓促驱逐出京而结束,史称“壬申政变“。高拱创下了一项尴尬的纪录,首席顾命大臣最快离职,七天。

而这项记录背后的问题太多太多。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