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12-09 19:09:45
上面的整个斗争过程,如果让一百个人整理,那要整出一百种以上的剧情。怎么呢?
这一段的史料乱得叫人睁不开眼,我主要采用的是王世贞的记载,他写的好像是在现场直播似的,把张居正描述得很阴险,很猥琐。
王世贞给我们以生动的启示,同学关系一定要处理好。
为什么会出现一百种以上的结果?因为有的人喜欢引经据典,喜欢给读者辩论,把某专家、某资料、某句话往上一摆,很多情节弄上好几种记载,挑出不同,再得出个中庸的结论,实际上没别的,是为了侃晕你。
史料就那么回事儿,就是你抄我,我抄你,抄来抄去,再根据个人判断或增或减,不见得谁抄得更权威谁就一定是真的,我也四处抄。可最初的真相就那么一份,它可能不被接受,不起眼,可能我没抄着。
但是,实质的东西没有错就可以了,张居正和冯保合谋,赶走了高拱。
关于“张居正是否参与了政变”这个问题,也是各有各的看法,喜欢他的,为了维护形象,说他没参与,作壁上观;另外的,说他参与了,下手狠毒。
然后又是一片引经据典,再说些看似合理的解释,证明了他参与或是没参与。
资料是死的,人是活的,就像你不必看了官方影像,就认为小米加步枪真的能干掉正规部队。
读史没什么权威,就在于自己多读多想。
就这次政变而言,可能张居正不是记载的那么不堪,更不可能是传记上写的那么光明磊落,不必用谁的资料,关键看张居正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张居正一定是参与了的,而且是至关重要的角色。
先看斗争结果,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归结到结果的收益上。高拱斗倒了冯保,最大受益人是高拱;冯保斗倒了高拱,最大受益人是张居正!这就已经不允许他不管了,至少冯保不会允许。
再看斗争过程,要知道,这不是街头小混混掐架斗殴,有他没他性质都一样。这是政治斗争,是顶级的政治较量,其关键就在于实力的对比。
高拱身后是整个文官集团。
冯保身后没有宦官集团,因为这一派势力早被压制没了,他依赖的是高拱丢失的皇帝信任,不稳定。
谁斗得过谁?冯保一定斗不过高拱。
新皇帝一上台就把首席顾命大臣炒鱿鱼?政府公务交给两个女人、一个小孩儿、一个太监来主持?当年是多么强势、多么精明的嘉靖帝,被文官欺负得不行,一听说杨廷和要辞职,立马软了,没脾气了。
因此,冯保和嘉靖都知道,挖文官集团的墙角是多么重要。
而实际情况是,在当时的内阁里,高拱和张居正已经出现了严重不合。一定要明白,张居正不是一个副手或助理,他有自己的门生亲信,有自己庞大的势力,是文官集团势力较弱的一派。高拱还是占优势。
但如果皇权和较弱的一派联合起来呢?
这个问题,高拱在斗争中有点意识到了,所以他要跟张居正联名上疏、要一起去会极门,但他没太在意,他认为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不会输。
事后,魏学曾也看出来了,只要叫张居正坚决反对,高拱一定没事,可惜没戏。
打个比方,两个男人已经掐起来了,旁边来个一个女人牵着一条宠物狗。宠物狗冲力气大的那个男人吼叫,因为这个男人面露凶相,要弄死这条狗。而另一个力气小一点的,却给狗丢狗粮。于是,女人也看不出到底哪个是坏人,就看出其中一个朝他凶巴巴的,一念之差,就拿狗链子勒死了那个凶的。剩下的那个力气小的男人,收拾局面。就这么回事。
可见,出力气最大的,是张居正,要掐住那个人,要收拾局面。
日期:2013-12-09 23:44:53
终于,连说带蒙,把这一段说过去了,我们简单说一下两个人的得与失。
由于没有正面交锋,对手段不作多余评价,高拱很强硬,张居正很阴狠。但是,都比冯保厉害得多。
关键说一下策略,原先高拱是绝对的实力派,上有皇帝信任,下有亲信无数,赶走谁都没问题。但隆庆一死,皇权变成了不稳定的了,那个太监离他最近。而此时,是新老皇帝交替,叫做主少国疑,官员也人心不稳,实力打了折扣。
这时,高拱的最好办法是不动,稳住文官内部,尤其不要招惹皇权,反而要帮助他渡过难关。到那时,重新获取一定的信任,再铲除冯保,问题不会太大。
高拱太急躁,把皇权惹急了,把破绽露给了暗处的张居正。所以,输了。
张居正是获胜者,做得很到位,抓住这个动荡的时机,让冯保生起事来,自己寻找破绽,以最短的时间解决问题,并且,驱逐出京。
好了,事情都过去了,高拱败了,张居正胜出。这一批阁臣中,还是张居正笑到了最后。
结果证明,他的权术最高,是最厉害的政治家。
不必去责难谁,政治本身就是犯罪,而最高权力的背后,必定充满无尽的艰辛和不为人知的政治厚黑,他们每个人都一样,前面说过,也许,这就是他们这一批人的命运,别无选择。
而我们也不必把张居正当作道德名人,因为评价一个政治家更多地要看他的政绩,看他为老百姓做了多少事,唐太宗不是个好人,但他是个好皇帝。张居正也是为了做事。
谁能为国家更好的发展,谁就是英雄。
张爱玲曾说,《红楼梦》读到八十回后,一个个人物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起来。
当然了,我们千万不能把高拱和张居正对立起来,因为他们是一类人,都做实事,他们完成了一部史诗,叫做“隆万大改革”。
张居正把高拱在国防、吏治、财政等一系列政策继承过来,并做出了更大胆的改变。高拱略带急躁的雷厉风行,解决了诸多麻烦,他开了一个好头儿。张居正可不像高鹗续书那么没谱,接下来我们看张居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