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12-10 13:21:54
六月十八日清晨,内阁的事务交割完毕了,仆人都遣散了,东西收拾得差不多了,高拱辞朝,即将启程。
朦胧中行来一抬官轿,下来的是张居正。他只是要夺一个位置,并没有想过要对老朋友怎样,便说道:“我会为公乞求恩典,准许驰驿。”
所谓驰驿,是官员回乡或公干,可以在沿途支使车马人夫,费用由国家供给。一是安全,二是体面。
高拱冷笑道:“走就走,要驰驿干什么。”
很明显,高拱也想明白了这事张居正出了多大力,坏人好人你都做了。见他不说话,便讥讽道:“你大可不必如此,难道不拍再来一道‘党护负国’的旨意?”
说的就是你们唱双簧,张居正不想辩解,摇摇头,叹道:“高公,你还是这样子。”
就此一别。
第二天,张居正派来小吏快马追上了高拱的骡车,说明来意,送上了驰驿勘合(准许证),希望高拱收下,自己好回去交差。
高拱的脾气够硬,不稀罕!
禁不住家人的一阵劝说,说是皇上恩典等等,又有一路颠簸劳累,最后还是勉强收下了。这才有了些体面,坐着公家的车马一路风尘回到了河南新郑。
从此,高拱在家深居简出,不见乡绅,不谈时事,一开始心里特难受。但后来慢慢地也想通了,以前置身于名利场是非圈,没有意识去反思一些人一些事以及自己。一天一天平静的生活,拿得起也要放得下,高拱渐渐平和下来。
这里有高拱的一句诗:寒垣回首烟尘静,农亩关心稼穑艰。
此后,他一面整理旧疏文稿,一面著书立说,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实学思想。
在此期间,产生了一本书,叫做《病榻遗言》。
这本书怨气很重,对张居正也不直接称呼,而是给了一个名号,“荆人”,直骂他“又做师婆又做鬼,吹笛捏眼打鼓弄琵琶”。在“壬申政变”和“王大臣案“中,把张居正刻画得很是不堪。这本书后来的作用大着呢,当然,至于作者是不是高拱,还有待考证。
高拱确实壮志未酬,心有怨愤,一直到六年之后,这段恩怨才有了新的剧情。
至此,高拱永久地退出了政治舞台,可是跟他有关的故事,还并没有结束,因为有个人还一直惦记着他。
要单说高拱这个人,适合做好朋友,适合做高级管理者,适合做哲学家,却不适合做合伙人,不适合做唯唯诺诺的下属。他的性格,是好事,也是个坏事。他承接住了首相政治,开启了一个伟大的时代。还是那句话,高拱稍带急躁的雷厉风行,开了一个好头儿。
就用著名学者嵇文甫先生的话评价他:“高拱是一个在政治和学术上都有特别表现的人物,是一个站在时代前面开风气的人。”
日期:2013-12-10 22:23:10
~~~~~~~~~~~~~~~~~~~~~~~~~~~~~~~~~~~~~~~~~~~~~~~~~~~~~~~~~~~~~~~~~~~~~~~~~~~~~~~~~~~~~~~~~~~~~~~~~~~~~~~~~~~~~~~~~~~~~~~~~~~~~~~~~~~~~~~~~~~~~~~~~~~~~~~~~~~~
两个月的时间,此贴已经更完了前两部分,大约四分之三,还剩万历的头十年,将对张居正改革写得应该比较详细,但绝不是举一些乱七八糟的数据和什么名家的评论来侃晕你,且看吧。
水平有限,帖子写得不怎么样,不过也有人说好,谢谢吧。不少人是瞄了三两句就走,有的还捎带骂上一句。
没别的,您看的时候甭跟这儿抖机灵骂闲街,受不了这个,我知道写得比不上您,不用提醒,谢谢。我这么一写,您那么一看,如有雷同的内容,我是照搬过来的。看书本来就不是跟谁较劲,愉悦身心,顺便受益而已,书中有一些内容是你没看过,没想过的,这就有些益处了。
有人说,你是瞎写乱写,不生动,那我得说,您还是看于妈的电视剧吧。这不是翻拍狗血矫情剧情,怎么搞怪怎么煽情怎么来,往吸引眼球的地方改就行。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改动增添都是查找了大量的史料,没法乱写,不信你回去翻着史料看我说的对不对。
另外,特别感谢一直以来跟帖顶帖的朋友,多谢支持、不骂和包容,不胜感激,你们让这帖子存活到现在,不胜感激。
闲言少叙,书接上文,下面是全书的最后一部分,柄政与改革。
明天开更。
长期潜水的朋友冒个泡,或是有什么建议写下来,各位看官心情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