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一个人一年去N次银行,每次提取收入的 元(平滑的提取)。那么他在某一个时点平均持有的货币数量是 元。这是怎么得来的呢?比如开始时候是0元,现在是 元,那么平均的钱数就是: 。那么他持有这个货币数量就要有一定的成本,成本是 。同时假设,每次去银行都要有一定的成本,比如交通的费用和时间的机会成本。我们把这个成本叫做佣金,设置为F。那么去了N次的总成本就是 。
模型:那么这个人在这个持有货币的过程中,他发生的总成本是:
。他一定要做出这样的决策:他如何选择最优的取钱的次数以使得他的总成本最小呢?这其实是个简单的求极值的问题。一阶条件为:
,令这个一阶条件为零,得到:
,解得: 。
这个时候,平均持有的货币量就是:
。
模型解读:
这是个货币交易的需求模型的简单版本,却是这个理论的核心思想。这就说明了货币的需求和利率、产出的关系。也就是我们说的货币的需求函数:利率高时,货币的需求量很少,产出高时,货币的需求量多。同时可见,货币的交易需求随着佣金F或者说转换成本的增加而增加。
但是这个简单的模型背后的经济含义远远没有结束,比如我们现在关心的是货币的需求是由什么决定的?除了利率和产出,还有就是佣金。如果我们想增加货币的需求,我们有这个想法是因为我们想提高利率,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呢?那就是我们使得佣金很大,也就是说,使我们获得现金的成本非常大就可以了。比如我们拆掉很多的自动提款机,把银行的数量减少,使得人们取款更费劲。反过来的含义也很清楚,我们这些年因为技术的进步,我们有了很多自动提款机,这些设施使得我们获得货币的成本都变得更小了。这样的后果很可能是减少了货币的需求。从而可能进一步的降低了利率,可能因此而增加了国民收入。还有就是如果我们有更好的就业机会,那么我们的时间的机会成本就增加了,也会增加佣金。更多的经济含义留给大家自己去揣度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