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59节

热门小说推荐

现在的社会很复杂,可能你直心对人,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也可能你直心对人,人家未必直心对你。你要考虑种种的附加,更有时因为不得已,而不得不有所妥协。

这些事情,在一般人身上当然是很常见的毛病。但倘若,你真的想要修行,便要做到直心,实在做不到,最起码不能说谎。当然有些人说话从来不考虑人家感受,却自诩“正直”,这个也不是真的“直心”。

如这点“直心”都做不到就不能去说什么修行。否则就会变成“三岁小儿论国事”——说的想的都是想当然的事,也就很容易入歧途了。

有了直心之后,还要有“仁义”,在佛家应该就叫做“道骨”——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自觉的舍弃不是你应得的东西。因为只有这样做,你才会有直面自己心灵黑暗面的勇气。你才可以直捣自己心灵最深处的黑暗。

如在我看见你留言的时候,有种很迫切说话的欲望,那一刻我的心是虚荣的。等到具体想写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个事情要慎重,毕竟这些东西将会是影响你接下去的路程。于是我又回过去找寻自己的一些书籍,去看自己曾经的一些笔记。

佛家把这些心灵最深处的黑暗,定义了一个名字,叫做“无明”。无明是人一切欲望的根源(心理学家口中的“力比多”似乎也是一样的东西)。这种无明会纠缠这我们每一个人,而修行就是要克服这种无明对我们的纠缠,最后达到心灵动机的纯净。只要一天不摆脱这无明,我们的品行就一天不会稳定。

我们又怎么断定修行的那些理论是对是错呢?我比较倾向“经验主义”——对于听来的道理,如果自己未能够亲自验证,则一概抱以否定的态度。如我今天和你说这么多,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适合你的,哪些是不适合你的,你都要有自己的思考。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理念的问题,理念上的东西,往往因人而异,有些可能在我身上很合适,在你身上却未必适合。所以你一定要有自己的取舍,从中取出最适合你的东西。

经过你的取舍后,这些东西有没有变成你自己的呢?其实有个很简单的考验办法。那就是你能不能把大道理讲成小道理。落到你生活实处。如可以,那知识就变成了你的智慧,如不可以,那你所学,只是人家的牙慧。

如你之前的留言“一念心清静,莲花处处开,一花一静土,一土一如来”。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你可知道?

如在我理解,这个说的是,从自己的念想处,找到自己的恶根,从而匡正自己的行为。具体到事情而言,如有人说话惹怒了我,我嗔心起了,想这人怎么这么不懂事,后来又转念一想小事上就嗔怪他人,遇到大事的话,我岂不是杀人的心都有了。于是我认识到自己意识上的问题,努力使自己回归平静,我经过思考后,知道他之所以能够惹怒我,因为他说我的说到点子上了。正是因为他说到点子上,所以出自本能的自我保护,我会嗔怒。找到了原因所在,便是达到了“智慧观照”,于是一念清净,因一善念而成霎时佛。当然这个只是在我这重境界的理解,而不是此话原来真意。只是我这么理解,觉得受用,便就这么理解了。

最后说一下,佛家所说的“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这点和常人所认识的空是有区别的。如我此刻所用来打字的电脑,“电脑”这个只是为了交流方便,而约定俗成的一个概念。其本身是一堆材料的组合。只是这堆材料在这样的因缘结合下,形成了“电脑”这样东西。如果离开这些因缘,那么这电脑就不是电脑。如果“电脑”约定俗成的那个概念不是电脑,那它也就不是电脑。

“电脑”其客观本身还是有的,空的是人们赋予它的种种属性。不同的人来看同样的事情,会带着不同的情感,会将自己的情绪投入事物上,所谓的“空”当是让人们从这种情绪投射中解脱出来,看见事情的本质,看透这事物背后的因缘。

你口中所说的那个“空见”,在佛家正式的名称应该叫“断灭见”。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应该是你基础不够扎实的缘故。

今天就说这么多吧,以上文字个人所感居多,未必准确,你选择的是修行之路,所学当是智慧之学,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把自己的知识落到实处,拿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有什么问题,欢迎再讨论。

日期:2010-04-22 10:36:07

以下是今天的。

狗儿江湖录118——未济

这话一出,乞头被我说的愣住了。显然被我扣的这顶大帽给唬住了,看他那样子,实在觉得奇怪:“我不就是要个饭么,咋还给我上纲上线了呢。”

其实,扣帽子,实在是本朝群众很拿手的事情。远的不说,就说孔子吧。他看本《易经》,觉得那道理挺好。看完之后,怎么说也要写点心得体会吧。于是就洋洋洒洒的写了点文字,附在《易经》后面。他都写了点什么呢?以下是我摘录的一段: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人乎,况鬼神乎?”(出自乾卦《文言》)

各位不妨多读几遍。最好要对着镜子读。怎么样?怎么样?有没有点慷慨激昂的感觉?虽然乍一下子,还真不知道这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但就觉得这话应该挺有道理。而且这话绝对比现在什么成功学、励志书来得更鼓舞人。而且还透着一种宗教的使命感在里面。

那些人生晦暗的日子,我就是靠这段挺过来的。孔子他老人家还真不容易,光看一个乾卦,就看出天地日月了,换作我,就算看到老死应该也就是看见六条杠杠。

说到这里,本着我狭隘的民族自尊心,我得出一个结论:孔子是正宗的成功学宗师,而他的《论语》应该是人际沟通学的代表作。什么卡耐基、安东尼罗宾统统见鬼去吧,不知道比本朝先圣要晚多少年。

当然我摘录的这段,只是孔子读易心得中很小的一部分,大家有兴趣,大可以找来原文看看。每天起床先读上一遍,保证每天活得充实而又干劲十足。

追随先圣遗风,一向是本朝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之一。上纲上线这一优良传统自然是一路保存到今天。并在上世纪中期,还全民了一把。

以下这典故是从我爷爷辈那里听来的,是那个时候的故事。本着和谐的精神,我建议列位也就悄悄的看,不要出去乱说。

说那时候,有个右派,被人家批斗,斗得挺惨的。终于某天,他开窍了,他搞了张伟大领袖的画像挂在胸口。有谁要去批斗他,他就高举那画像:“打我不要紧,不要伤到毛主席他老人家。”

那些造反派们投鼠忌器,不敢再有什么粗暴的行为。这右派着实快活了几天。

某日,这右派出去闲逛,突然内急,便想着就地解决。只是解决内急的时候,实在不方便再挂着那画像——玷污伟大领袖在那时可是很大的罪名。出于政治考虑,也不方便请伟大领袖直接坐在地上。

他急中生智,看见附近有棵歪脖子树,便把伟大领袖挂到了树上,料想应该没事。

只是他这一举动,被也在闲逛的造反派看见了。还没等他回过神来,就被人家打上了,最后竟被活活打死,罪名是:“阴谋把伟大领袖吊死。”

这位被打死的右派,是我本家,他那些上纲上线的东西,不知怎么也就遗传到我这里了,可能是隔代横向遗传吧。

“要饭本身不丢人,多好的职业啊!吃百家饭,和广大人民打成一片。虽说让小孩子要饭,让他从小深入群众是好事。他长大以后,‘子承父业’是大孝,但是不让小孩子上学,那就是犯法。义务教育法,你知道么?”

听我这么一番高论,乞头向我深鞠一躬,走了,边走还边喃喃自语:“我是装穷,这家伙是真疯。今天出门没看黄历,活该倒霉催的。”

我没疯!法律知道不?我党教育我们都要懂法守法。再说,你不懂法,怎么钻法律空子。不钻法律空子,你怎么能发家呢?兄台,别走啊!我想你也是想大富大贵的吧。

日期:2010-04-24 10:28:51

狗儿江湖录119——神无方

回到医院,师傅已经到了,和师兄正在聊天。师傅和师兄的聊天和一般人不一样。一般人聊天总是由家长里短开始,到国家大事结束:

“吃了么?”

“吃了。你吃了没有?”

“吃了。你买那股票涨了没有啊?”

“股票倒没注意,刚刚吃饭的时候正看新闻,看见波兰总统专机坠毁了。”

“哎呀!是吗?总统死了啊,国家要乱了啊。”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