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
这次“大爆炸”就是世界、逻辑、本体论定义域的起点。
系统因再也无法容纳继续走向均匀的进程而产生的趋向于无穷大的差别而导致了这场大爆炸。上一个趋向于差别无限减少的过程戛然而止,反过头来开始了差别增加的新过程,我们选择的起点仅仅是这两个过程的交接点,是一个“拐点”。拐点的前后分别是两种方向不同的发育趋势。
起点的设定意味着我们只着重关心这个点位之中以及点位之后所发生的事情。
起点的内容和性质是我们从上一种状态继承下来的状态,是这个时刻、这个场合世界所能够拥有的全部内容和性质,也是世界进一步发展和演化的基础与出发点。
世界初始时的状态和性质是将来世界的“先天本体”,是将要发展成为贯穿其后世界全部发展史的一般原则,是世界演化的初始内容和起点。
2.2.2先天本体的内容
前一个过程的终点和后一个过程的起点重合在一起,那么,前一个过程终点时的差别形式就是后一过程的初始状态,就是我们这个世界先天本体的内容。
我们把差别形式的减少作为一个过程,是一个趋向于所有元子之间的差别最终消失为终点的过程,但是,在达到这个终点之前,残存的差别实际上在抵抗着普遍联系的绝对均匀化。这将导致:尽管任意一个元子直接与每一个其他元子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但是,由于有残存的差别存在,这种普遍的联系并不是绝对均等的。换言之,一个元子并不能绝对均匀地对每一个其他元子都保持既无限接近又不融合的极限状态,普遍联系是有差别的,是不均匀的。由于这种联系的途径被称为“维度”,残存差别将表现为维度之间的差别和不均等。形象地说,有些维度很短、很紧密,有些维度相对就较长。
如果我们现在生活着的这个世界,是无限维世界中极少一簇维度的极度展开和伸长,那么,向前追溯最终就会找到无限维世界中这些维度里残存的差别,以及这些残存差别的形式。这些残存的差别形式就是我们世界的先天本体及其全部内容。
可说:先天本体是相对起点最初的形式,而且是一种差别的形式。最初的差别者是元子。先天本体就是普遍联系着的元子之间不均匀关系的具体形式。
从现代科学掌握的知识出发,我们已经了解到,我们生活着的世界,从宏观上看是三维空间、一维时间的极度展开;从微观上看,还有十几维可能的空间被某种程度展开;相信,再追究更微观的层次,还会发现更多更微弱的空间维度展开,最终将追朔到接近极限的无限维联系。我们的先天本体可能是这样一组不同程度展开的维度的组合形式。
具有具体内容的差别者就不是纯粹的差别者,事实上,差别的减少都达不到真正的纯粹状态,只能某种程度上接近极限,处于离开极限的某个具体的位置,保持着某种具体的差别形式。
为了使我们的分析尽量具有一般性,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们仍以极限状态作为参考点。
2.2.3 脱离纯粹对立统一
纯粹对立统一是指差别者和差别形式无限接近同一,但是又不绝对同一的极限状态,如果差别开始趋向于增加,新的差别产生出来,不再是无限趋近于同一,而是各自有了具体的内容,那么,也就开始脱离走向纯粹的对立统一的进程,差别不再趋向纯粹的差别,反而开始具有了具体的差别形式,差别者也不再趋向抽象的差别者,转而成为了具体的差别者,整个局势将开始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所谓“拐点”是指系统从趋向于“绝对均匀体”的极限状态走向爆炸,重新转向不均匀趋势的这一转折点。所谓先天本体的内容就是转折点中所发生的事情以及发生这些事情的主体。
如果差别者之间的差别趋向于无穷小,差别者之间的相对意义也趋向于无穷小。这就意味着,差别者逐渐减少了差别形式,逐渐失去了作为差别者的内容,逐渐趋向于演变成为纯粹差别者。
与此同时,虽然无限减少之中的差别造就了体系趋向于无限均衡和均匀,但是接近无限均匀的体系对趋向于无穷小的差别却越来越敏感,尽管差别趋向于无穷小,但还不是0,还不是足够小,但是相对于趋向于无限均匀的体系来说反而成为了越来越大的差别。
同一个差别,相对于两个差别者来说趋向于无穷小,相对于趋向于无限均匀的体系来说则趋向于无穷大。
这样,差别就不再仅仅相对于原先的那两个差别者,还相对于纯粹差别者组成的体系,相对于所有的元子。这意味着,趋向于纯粹的纯粹差别成为了新的差别者,成为了相对于整个体系的差别者,两者之间成为相互的差别者。差别作为差别者的同时就不再仅仅是纯粹差别,而是具有纯粹差别和具体差别者这样双重的意义。具体的差别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就不再仅仅是纯粹的对立统一,而是包含了具体内容的对立统一。
日期:2010-06-24 14:25
2.2.4 具体对立统一
当纯粹差别者不再能够承受因不断趋向均匀化而产生的无限大的差别时,终于导致了趋向于无限均匀的体系崩溃,大爆炸使得纯粹差别者顷刻之间放弃了自己的趋向于纯粹状态的努力,重新变成了具体的差别者。
原先那个没有来得及走向彻底寂灭的系统本身由趋向于无限均匀突然之间又变回到了作为全体差别者集合的不均匀体。
原先的纯粹差别即已经接近消失的纯粹差别者突然之间又转变成了所有具体差别者之间的具体差别,变成了所有差别者之间的差别关系。
差别者之所以能成为差别者是因为相对其他差别者。首先要区别于其他差别者,不能混同于其他差别者;同时又不能远离其他差别者,远离到不相干的程度时,也就不能再成其为差别者了。
这种不即不离的关系就是具体对立统一。
具体的差别就是具体的对立统一,就是具体的差别形式。
2.2.5 极限状态下的起点
纯粹对立统一是起点之前的基本内容;
当系统向绝对均匀的进攻遭到绝对均匀自己的抵抗最终全线崩溃,从接近纯粹状态溃败到具体状态之后,纯粹对立统一也被具体化;
纯粹对立统一被具体地实现为差别者之间的具体对立统一,差别者就是对立统一者;
差别者之间的差别就是具体对立统一,这就是起点中的全部内容。
简言之,有两层:
1、差别者与差别者之间的对立统一;
2、差别与差别者之间的对立统一。
最初时,这两层意义还重叠、蜷缩在一起。
因此,对立统一就是我们找到的极限状态下起点的形式。
2.2.6“差别”和“差别者”的意义
在中文里,“差”、“别”这两个字这样定义:
“差,贰也,差不相值也”;
“别,分解也”。 (《说文解字》(汉))
“差”和“别”这两个字联在一起构成的“差别”这个词,表示至少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差别者之间存在着的不一致、不等同、不均匀、不统一的情形和状态。
既然我们试图把“差别”作为本体论的基本出发点来使用,就应对这个概念给予限定。
1、差别是最抽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