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21节

热门小说推荐

由于作用传播速度的有限性,这种变化不能在一瞬间传到系统的所有成员;变化的程度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由于普遍相关的绝对性,似乎这个过程最终可能实现,最终达到由所有成员分担这种变化的程度,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都发生均匀的疏远。

但是,很明显,由于有凝聚点的存在,很难想象紧邻凝聚点位置的那些元子之间与无限远处的那些元子之间能够达到保持相等、均匀的相互关系,因为最起码凝聚点和凝聚点周围元子的关系不可能是均匀的。所以,一旦初始的聚集点作为原始的差别“进入”系统之后,就成了系统必须实现且永远无法最终实现的差别,系统将永远处于实现这个差别的过程之中。所以,我们假设的第1种极端情形将是一个无法达到的极限。这个极端情形只在这个过程中的趋近于极限的相对位置上有意义。

如果说,元子之间都有维持自己原有的相互关系的天然倾向,由于新差别者的介入改变了他们之间原来的关系方式,实际上就给所有的元子增加了试图消除这些差别,恢复原有关系的“压力”和倾向,成为一种有待实现的势态,消除差别就成了最一般、最基本的倾向或势态。

再来看第2种极端的情形:

如果系统不是以所有成员均匀分摊的方式实现新差别造成的差别,而是仅仅引起凝聚的类似数量的另一个区域中的一部分成员之间的疏远,以这样的方式来平衡由于新差别出现形成的差别,那么,就会形成一个和新的凝聚“区”相对的一个元子们相互疏远的局部,一个元子相互疏远的“区”。如果把相对凝聚的“区”称为“粒子”,那么,相对疏远的“区”也可以称之为“空穴”,后者也可以称为“粒子”,只不过两者的凝聚方向相反罢了。

同样,也不能想象从差别的出现到空穴的形成是一个不需要时间的瞬间,这应该也是一个过程,是所有成员调整相互关系,最终把所有超出平均水平的差别都集中到一个位置上,集中到一个区域里的过程。

即使粒子和空穴形成之后,粒子和空穴与周围的元子依然处于差别中,粒子周围的元子要抵抗吸引,不至于成为粒子的一部分,空穴周围的元子要抵抗排斥,不至于使空穴变得更大,这两种作用终究会传递到空穴和粒子上,所以,整个过程始终应处于震荡中,不会是静止的。

仅就相对静止中的粒子和空穴来说,两者之间会有这样一些关系和特点:

1、相对于各自的环境背景来说,两者各自分别都具有实体的地位,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差别者。

2、除了作用方向相反之外,两者的时空形式应是基本对称的、互补的,或互为镜像的。

3、假如两者相遇,会发生“湮灭”,两个实体同时消失,将原先引入的差别归还出来。

当然,在三维空间里,出现这种事件的概率几乎是0,这只能是个极?的想象。

再来看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另一种可能情形。

假设:

在接近上述第1种极端情形的条件下,“凝块”发生了移动。

相对原先均匀的整体来说,这种移动是又一种新的差别和差别形式。由于普遍联系,凝块的任何移动都最终推动所有元子的移动,但是,由于作用传播速度的有限性,凝块移动不会在一瞬间同时对所有元子产生影响,只有与其相邻的元子才会更早地受到影响。

凝块保持着自己的是其所是并向某方向移动时,推开了前进方向上的元子,在身后留下了一个空当,在这个空当还没有被其他元子完全填补前,这个空挡的形状和已经移走的凝块有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程度有完全相似和完全不同这样两个极端的可能。这里我们假定移走的凝块的形式和它走后留下的空当的形式接近相似极限。

显然,这个空当也是元子不均匀分布的一种形式,和凝块的性质并无原则区别,不同之处仅在于凝聚的方向正好相反。如果可以把凝块称之为“粒子”,那么,粒子移动留下的“空穴”也是粒子。

撷取:

1、这两种粒子就自己本身来说,前者偏重于差别者的聚集,后者偏重于差别者之间的疏离,而疏离只是负方向的聚集。除了方向相反之外,都是差别者性的积累形成的具体差别形式;

2、把这两种粒子相比较,一个显著特征是双方的对称性,两者的形式是相同的,但是两者的方向是相反的,把这种关系称之为“互补”关系,双方构成了“粒子对”;

3、粒子对是由运动产生的,运动是一种差别实现的过程,所以,粒子和粒子对是由差别的实现才产生的,一种差别形式转换成了这种形式,这种新形式迫使双方分离,分离的双方就成了新的差别者,两个差别者之间保持着一种新的差别形式。在这种差别持续期间,这两个粒子存在着;

4、由于维持这种暂时凝聚的原因是相互作用速度的有限性,普遍相互作用的环境终究会融化、分解、淹没这些暂态的粒子,所以任何粒子和实体都有寿命的限制,都有所谓“半衰期”;

5、如果两个对称粒子发生遭遇,它们不会还原为一个静止的凝块,而是发生物理学术语讲的“湮灭”,将凝块产生时使用的差别归还出来,使两者同时消失;

6、尽管粒子和自己的对称者空穴相遇时,原先产生凝块时所使用了的差别将得以实现和归还,但是,这种归还并不能消除当初产生凝聚的原始差别,只是消除了对称粒子产生时的差别。而且,已经无法沿着这种差别产生的原来途径原路返回,将差别还原为0的途径已经被改变。于是,由于湮灭产生的差别回归所实现了的差别,所释放出的能量只能再次转换成新的差别形式,转换成新的差别者。由此看来,“时过境迁”不仅是差别性和差别者性积累的结果,也是其生成和积累的途径。

7、直观地看,似乎构成粒子的实体是这个实体核心区域的那些相对凝聚着的元子群本身,构成空穴的实体是这个实体核心区域的那些“虚空”,其实,这并不全面。因为这两种实体的存在都是以牺牲周围元子的均匀程度为代价的,都与周围的元子处于相互作用之中,处于具体的差别和差别形式之中,用自己的已经形成的差别形式抵抗着周围环境的压力,因此,周围环境的势态不仅是这个实体存在的条件,而且,周围势态的变化将直接造成实体本身的改变,因此周边势态也是这个实体的本身。

这样,粒子和空穴作为实体面临的是两种相对者,一是与这个实体直接作用的周边势态之间的相对;二是粒子和空穴之间的相对。

8、酸奶模型所借助的定义域是我们的直观能力所能理解的三维空间、一维时间的四维时空,但是这四维时空仅仅是无限维联系中不均匀的、相对突出展开的一个微小局部,可能还有更多的维度被不同程度展开。所以,在三维空间中的距离并不意味着在其他维度里的分离,同样,三维空间里的重叠也不表明在其他维度里也是重叠着的。所以,在微观尺度内,不能忽视其他维度联系造成的影响。

无穷远处的两个粒子之所以可能保持相互纠缠的量子态,一个电子可以经过三维空间中的任何途径从一点到达另一点,可以在同一时刻处于三维空间的任意位置,这些超时空行为只有在多维空间的框架里才更容易得到理解。

粒子在作为差别者的同时还作为差别者之间的差别,作为作用者的同时还是粒子之间的作用,粒子具有差别者和差别的双重身份和性质,或者说,具有作用者和作用这样双重的性质。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