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13节

热门小说推荐

拥军天生就是做官僚的料,除了在领导面前,他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琴高不能拒绝,觉得这种好意带着一种高高在上的施舍,拥军心中肯定在嘲笑朱颖,看穿了自己的穷窘,象一个孕妇,敏感而多疑。后悔不该到这种地方来。但是这是朱颖决定的,他早失去了选择的权利。虽然,他还是挺喜欢这种地方的。典雅的环境,音乐象出浴的美女,柔若无骨,一切都是恋爱的催化剂,所以说有钱人终成眷属。但是这种地方属于拥军和朱颖,他这种工薪阶层并不适合出没于此。老实说,进来后他心中一直忐忑,生怕朱颖挥霍起来没有底线。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节俭的品质,但并不小气,就象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跟它的国力相匹配一样,琴高现在的薪水没有奢侈的权力。穷困如跳蚤,处处咬人。水、电、话费账单的效果不逊于牙痛,拥军的豪爽固然让他放了心,充满感谢,但并不快乐。罗素的那句名言:幸福来自于人生的参差多态。琴高从反面理解为痛苦也来自于人生的参差多态。将薪比薪,他反而有些恨拥军。朱颖用手在菜单上比划,这个那个地点了好几样,最后把单子递过来,说:“你来吧。这破地方,没有什么值得吃的。”琴高看她点的全是冰淇淋之类的零食,问:“你不来点主食?”朱颖小眼睛再次瞪大:“我在电视上看见……谁呢,访谈节目,她保持身材的秘诀是五年不吃主食。”琴高无言,恶毒地想:那是人家。你五年不吃又能怎样?你的身材根本不用保持,因为你从来就没有身材。朱颖看出琴高不满,因为有人买单,琴高的钱包可以预留到明天继续使用,心情不错,赏脸一笑,撒娇说:“人家害怕嘛。人家不喜欢吃主食。”琴高见她撒娇的样子,心里也很害怕,也不喜欢,赶紧说不吃主食好。

日期:2011-03-08 04:23:07

朱颖批评琴高没主见。说她喜欢大男子主义的男人。她就不喜欢她父亲被她母亲管得毫无脾气。琴高摆出神秘主义的微笑。只有最愚蠢的男人才会在女友批评家人时附和。这种错误如同在领导谦虚时你出声肯定。朱颖突兀地说:“你们这些男人,十个男人九个坏。”语气笃定,仿佛男人都经过她亲手检验。琴高吓了一跳,朱颖话题转换跨度太大,他不走神也难以跟上他的思维和逻辑。“所以,对付你们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象对我的欢欢一样,严加看管。无论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做没做错事。”朱颖抚摸着桌上的比熊犬,满脸怜爱,语带煞气。琴高不敢领教这种不加区分的一刀切,如同把死人活人一起火化的残忍。也不喜欢跟狗比较,只能牢守缄默,象一个坚贞的革命党人。朱颖继续喋喋不休,琴高转过头,看着旁边的镜子,对着玻璃世界中的另外一个自己,无声地说:“看看,难道你竟然愿意跟这样的女人在一起吗?可怜的人。”命运对人的捉弄,并不在于它给你的好不好,而在于它给你的是不是你想要的。

“明晚你给我安排什么节目呢?”服务生送餐打断了朱颖,她问。

日期:2011-03-09 04:44:12

那天晚上,兴致勃勃的朱颖向琴高询问自己的圣诞节目单,琴高宣称因为网络文学大赛,公司安排加班,无法奉陪。不料上帝查知他实因心底不爱这圣诞节日,突然赐予他未卜先知的本领,搪塞的借口竟然变成现实。可见撒谎是女人的专权,男人若是侵犯,必受意外惩罚。

第二天上班,琴高打开电脑,着实吓了一跳。昨天下午大赛的通告才挂上去,十多个小时,专为征文开设的版块已经密密麻麻地发满贴子,有好几百之多,翻了十多页,而且点击和回复不低。琴高的感觉只有一句诗可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明白这个人人讨论股票和房子的时代还有如此之多的文学爱好者,就象蒸汽时代的马拉车大行其道一样不可思议。姜明广喜出望外,深深佩服自己英明卓见,当即下达指示,琴高今晚加班,尽快对所有的参赛稿件进行筛选,加精的加精,推荐的推荐,并且对于通过初选的作品,要拿出简单的意见供专家评委参考。琴高奋战一上午,闻到同事的盒饭菜香,方才离开电脑,大大地舒了口气。琴高这口气,不单是身体的放松,也是精神的松驰,就如《夜航船》中那位伸腿和尚。

文学固然不复神圣,在琴高心里,如同落魄的王孙,总还残存着一些华丽的光彩,兼之并非专业,突然之间被委任评委,琴高大为惶恐,只是上命难违,仗着网络遮面,也不怕滥竽充数,反正有几位市里面的文坛权威并排供着作菩萨唬人,又握着最终解释权的尚方宝剑,即便有一二杰作没有被自己慧眼识荆,那也只怪它运气不济。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历史上被埋没有天才车载斗量,自己不过略略添砖加瓦,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光辉事迹。哪知一上午忐忑工作下来,才发现自己那样患得患失的担心纯粹多余。

日期:2011-03-09 20:33:03

稿件中一半是小说,小说中一半都烂得像虫咬得千疮百孔的树叶,剩下的一半也各擅烂场。有的故作深奥,人物和情节如房上架屋,复杂不堪,行文也故意弄人,你不憋足一口长气是读不完一个句子的,好比一长列货车,站在它面前望不到尽头。有的故作浅薄,----或者琴高判断有误,本来就浅薄。对话完全复制港台的弱智电视剧,文字粉嫩,极像婴儿的屁股,思想象小学生一样迷信,要从中寻找线索和逻辑如同从尸体中寻找迷走神经一样困难。有的作者野心很大,不甘心仅作小说家,还要越界充当哲学权威,写着写着就节外横枝,把一段自己不明白、也不想弄明白的歪论,路障般地塞进文字队列,引起交通堵塞,读者无法畅快前进,以为作者是德国人。有的标明科幻,实际应该称为奇幻或者志怪小说。作者恨不得把中学课堂上那点儿物理化学知识赶紧还回去,好肆无忌惮地编造故事。

小说如此人材济济,散文不甘示弱。漫谈名副其实,杂记表里如一,作者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毫无核心体系,象幼稚生的日记。有的志存高远,学时下走红、让孔子生气庄子着急那位女讲师,一篇文章就象是管理混乱的格言铺子。有的无病呻呤,无感而发,恰如法国古典大师形容一些写挽歌的人所谓:“矫揉造作,使自己伤心”。有的作者胆量奇大,敢于把死人从坟墓里抓出来喝咖啡,喝下午茶,促膝而谈。有的作者可以兼职巫师,法力神通,能够把古今中外的死魂灵招之即来,一段文字下来,能够碰见好几位大师。庄子在《外篇》中骂天下读书人,说他们的文章都是在偷死人嘴里的珠宝。古人诫之在前,后人屡犯不止,可见“文人无行”四字证之不诬。

日期:2011-03-10 16:37:42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