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14节

热门小说推荐

小说散文争熊,诗歌自然不能袖手旁观。琴高本以为诗人如同史前动物,早已绝迹,哪知借助网络,这些化石居然自动出土,焕然一新。这“新”可新得超前。撕裂、破碎、晦涩,像是病人的臆语记载,又像是留给几百年后的人做研究古文使用,琴高自认不具备谍报人员的侦破才能,无法欣赏。偶尔碰见浅白能懂的,又忸怩作态,连琴高都看出整首诗就为烘托出一句诗人自鸣得意的妙句,偏不肯爽快示人,遮遮掩掩,象给糖果包装花花绿绿的糖纸。也有标着五古七律的旧体诗,琴高才识浅陋,不敢凭着自己心思宣判为顺口溜,只好存而不论,既不加精也不推荐。还有写评论的。有些作者似乎就象是政府的官员,天生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便已发了一大堆,究其原因,议论是现存的,就象数学公式一样可以套用。这种评论就象白开水一样,不会药死人,但也不会有营养。有些作者两极分化,叫好的就象是专门请来的托,害得文学批评里数得清的几个赞美字眼加斑兼职,象国家元首一样频频露脸,反对的就象跟人有仇,含沙射影指桑骂槐三十六计中一大半高级阴谋都简化为赤裸的诛伐。一个小城市的网络征文,似乎并无必要于小说诗歌散文三大门类之外单设评论。琴高昨天问过评论是可否归在散文一类,如同一家医院草创,先开内科外科主要科室便可,并无必要将妇产科神经科这些部门设置齐全,----倘若承认文学是一种病,如同牛黄麝香一样,琴高这比喻并不离谱。姜明广笑而不答。这是一种只可意会的幕后交易。 这一届作协主席刚从统战部长退休,作官上瘾,难以象鸦片一样突然戒掉,照顾到作协聊以调整,被尖酸刻薄的一帮文人暗中讥笑鸠占鹊巢,外行领导内行,憋着劲要为自己正名,评论这个单项大奖几个评委都知专门为他所设,彼此心照不宣。作协主席以前批评文学,现在做文学批评,也不太算外行。

日期:2011-03-14 04:43:30

琴高忙乎半天,矮人选高,勉强挑了几篇冠冕堂皇,中正平和的稿件放到首页充当门面。倘若境界之类如同目送飞鸿一样难以说清,那么思想幼稚仿佛童话作家,文字不通就象重感冒病人的鼻子,幽默如同丑星卖贫,煽情只会卖弄风骚,这些就象手挥五弦一样容易明白,这可不需要多么高明独到的眼光。到得后来,琴高再无初出茅庐的窘迫而气定神闲,甚至自信可以从文字中看出作者很多现实的资料,只要这位作者不是很专业的写手,象专业的演员一样善于作戏。琴高想,不过半天时间,自己变化如此巨大,就象那些官僚未上任时诚惶诚恐,不多时便已泰然自若,心安理所。又想到每篇来稿,都包含着作者殚精竭虑的劳动和殷切期望,自己这半吊子水平却在这里从容生杀予夺,加精推荐置顶首页全看自己喜好,也象组织部那些手握大权的官僚,可以对着任命名单随意勾勾圈圈,这样意淫一番,哑然失笑。

下午姜明广从外面打电话回来,指示把某贴置顶推荐。这是一篇女性识角的小说,充满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风格凄婉无度,悲伤得叫读者和自己都欲哭无泪,琴高不喜欢这种伤敌八百自伤一千的风格,让他想起证券公司帐户上那支跌落谷底的股票,草草扫了几眼直接Pass。作者的ID古典味十足:雾样的忧伤。无法不令人产生暧昧的联想,同时替许小姐担心。第二天下午,卢小姐要求琴高替她一个朋友的孩子推荐,琴高自然照准。晚上,圣诞之夜,姜明广打电话给加班的琴高,醉熏熏地下达指示,让他立刻在投稿专区中开设一个军旅专版,并且在协办单位一栏增添武警驻江城部队的名字。琴高毫不困难地猜想,此时此刻,姜总经理身边的酒友中肯定有武警部队的领导。

日期:2011-03-14 20:46:41

接着几天,公司所有的同事频繁造访琴高的工作间,包括杂工何伯,琴高的手机也殷勤地响个不停,很多久未联系的同学旧友,都象过年时候的债主一样冒出头来,目的只有一个,为琴高揭谜,宣称某个ID跟他们有某种密切的关系。开始琴高还躲躲闪闪,不敢爽快应承,卢小姐批评他,说他真像一条鱼,工作上不会转弯,对某些不必要的东西莫名其妙地执着。姜明广通过电话下达几次指示后不胜其烦,干脆自己操刀。他拥有整个网站的最高权限。许小姐嫌琴高不够驯服,也从总经理那里申请了权限自力更生。琴高豁然醒悟,不过是一个征文,不过是一个网络征文,不过是一个小城市的网络征文,不过是初选,不过是简单的推荐加精,他不需要为它承担任何民事刑事责任,至于公平和道德,这是他一个小小的网络编辑操心的事吗?从恶如流,来者不拒,如同堕落的官员一样,彻底地,放肆地徇私枉法。姜明广和许小姐主动替他工作,那再好不过,减少自己的罪孽和歉疚。慨叹暗箱操作不愧中国特色,一个小小的网络征文也不能免俗,自己本想清廉持身,几天下来也象受贪官污吏一样受贿了不少人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就是社会改变人的地方。隔壁那个由轿车技术引起的中日讨论贴已经全面爆发骂战,日本首相寿堂的贞操,首先隔空受到重创,更多叫得出名字的日本人黄泉之下的女性亲友,频频遭遇暧昧问候,很多热情冲动的网友表态要成为他们死去的直系亲友一员。琴高按照惯例对于一些肮脏的字眼进行处理,就像大饭店里清洗腰花和肥肠。但是这个本应最热贴并没让琴高过分关注,它时运不济,遇上了这次征文,不得不让位于更加火爆的征文砖战。

日期:2011-03-15 03:56:13

文学作品无论诗歌,还是小说散文,都像渔网,窟窿总比线多,无懈可击的情况几乎没有。经典如四书五经,也有后人历代缝补,常遭诟病,所人文人相轻,并非天生怪僻,而是有理有据。圣诞那天,姜明广指示琴高建立征文QQ群,置顶公告,邀请投稿作者加入,半天时间,两个百人群就象春运的班车一样塞得满员,固然不少正宗作者,也多三山五岳的闲人,琴高猜测姜明广不过是意淫李世民那一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其中,便有雾样的忧伤那样女英雄。琴高自认不与类聚,屏蔽了所有的滔滔发言,后来方知,矛盾起于群聊,或者说,起于女英雄天生的虚荣与炫耀。

起初是一个“寻求真相”的ID发了一个《致大赛组委会的一封公开信》的帖子,质问大赛的评委,流程,奖项设置以及协办单位,提出一连串的为什么,怀疑的态度如同诗人北岛那著名的一句:我不相信。同时,质问开赛这几天来推荐加精的贴子,尤其是对雾样的忧伤那篇散文诗《你是如此的多情》进行无情地批评,文采并茂,鞭辟入里,结尾处故意留一闲笔,引人联想雾样的忧伤与推荐这篇散文的人具有某种隐秘的关系。《浮生六记》上讲:唯其才子笔墨方能尖薄。反过来说,才子仿佛只有尖刻起来才能够超水平发挥。发贴的人似乎一直坐在电脑面前,每隔十分钟就回复四字:人工置顶。象西西弗斯推动石头一样,保持帖子一直出现在论坛首页。看架势组委会不给他回信,他就这封信就要发个不停,如同街上的小贩,城管不管,他就不走,又如主席说的,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琴高郁闷地做了替罪羊,偏偏不能象国家外交一样发表严正申明。也不敢造次,轻易举起扫帚删贴,打电话请求姜总经理。姜明广很高兴,表示有争论非常正常,而且是好事,说明大赛成功。在这个眼球经济时代,无论是批评还是称赞,有人关注才好,最怕就是被人如空气一样忽视。

日期:2011-03-16 00:50:52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