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08-29 22:39:59
前来投标的供应商有三家。讲完标之后的时间里,副总和企管部长、信息中心主任和我们联系很通畅,甚至他们给我们透露了很多内部的消息,可是财务部长与我们的联系不知怎么就中断了。听说后来客户内部分歧比较大,虽然有副总和多个中层支持我们,但最终的结果,竟然是我们丢掉了那个项目!
后来,我们内部有人说是香港那边直接指定了供应商,也有人说财务部长和竞争对手早就认识,他们是套取我们的咨询方案,交给竞争对手来实现,从而弥补他们的产品功能的不足,说他一开始就是支持竞争对手的。
这些现在看来可能都是脱辞。虽然这个项目的失利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销售对咨询团队的过于信任,放手交给他们进行咨询,而销售在咨询过程中没有更多的关注和跟进,比如咨询团队销售意识的淡薄、忽略了客户内部之间的博弈。但是我们曾经两次得知财务部长“想和我们见面聊聊”、“工作中有些小问题”,但我们考虑局面全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并且前期是他亲自选定我们合作进行咨询,不至于反过头来支持对手而否定他之前的决策。但事实就是发生了,相对于得到供应商的信任与全力配合、帮助他加强控制的“赢”来讲,否定自己的决策就显得无足轻重了,最后财务部长成了竞争对手坚定的支持者,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相信很多销售有过这种经历。已经支持我们的人,最后却支持了竞争对手。我们占尽优势,最后却出乎意料地丢掉了。细回想起来,销售认为客户已经很支持我们了,我们的优势是那么明显,而在后续的运作和跟踪过程中,就把那些“绿旗”视为了自己的地盘,根本没有关注这些“绿旗”的感受和新变化,而这种大意和忽略的结果,就是让这些“绿旗”变成了“雷”。
在复杂销售中, 我们“占尽优势”的项目更应该时时刻刻苦心经营,哪怕这家客户现在已经使用了我们的产品和方案,已经是我们的长期客户。相比那些新项目和新商机,这样的成果是我们投入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苦心经营而来的,我们更应该珍惜。
尽管占尽了优势,我们仍然不能高枕无忧,应该时刻关注那些优势的动态,关注客户的新需求和新变化,时刻警惕那些变化带来的影响,确定这些优势一直是我们的“绿旗”。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才是赢得长期销售的成功、实现客户长期经营的方法。
日期:2009-08-31 12:25:25
如果我们价格很高
价格永远是销售竞争中最敏感的因素之一。不同厂商因为产品和服务的不同,因为竞争策略的不同,在同一个项目中都会报出不同的价格。而这种不同的价格在客户看来,会成为决策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供应商甚至不负责任地报出低价来窃取订单,先把客户的“拉上船”,在合同签订后的实施服务过程中,再借助各种名目收取客户费用。客户也会因为“上了船”不得已追加投入,但心里着实憋了一肚子火,但别无选择。这种欺骗和伤害客户的作法,最终的结果就是失去这家客户。当今市场上此类案例举不胜举。
但如果不以低价格参与竞争,而客户把预算和报价看得很重时,就增加了销售的难度。如果销售宁可承担丢单的风险,也不愿意改变产品和服务的内容,也不愿意欺骗客户,坚持原则不降价,这需要一定的魄力和耐心。
曾经有家民营企业和我们谈合作,希望借助我们的系统管理他们的业务。在经过调研和分析之后,我们制定的方案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同时我们预算也超出了客户的心理预期。当时我们制定的投资预算为70万,客户觉得他们的企业和同行相比,管理相对“简洁”一些,别人花那么多钱的系统,他们不一定用得了那么多钱。在谈判几轮之后,我们没有降多少,于是客户找到了另一家同业竞争对手,请他们来报价。
那家供应商见客户在没有安排调研和方案汇报、也没有深入考察的情况下,直接让他们报价,他们明白客户是为了“比价”才找到他们,竟然直接抛出25万的低价。
如果当时另外一家公司报价与我们相当,基于前期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企业如此了解,客户在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相信会优先选择我们的产品。
如果对方报价在五六十万之间,我们是很难办的,因为我们必须找出更多的理由,来说明我们为什么比竞争对手要高出十几、二十万。
当得知这个25万的报价时,我们心里明白,他们已经出局了。接下来的工作,我们列示了并解释了报价的详细组成,特别说明了我们与竞争对手不同的“独特差异优势”,而这些优势是能够帮助客户解决他最关心的问题,给他们带来更大的价值和投资回报。而25万的价格,连实施期间投入合格顾问的成本都不能支撑。
当时如果我们再降价,已经无效了。如果降价,会让客户认为我们刚开始就想用高价来欺骗客户,或者让客户感觉我们会为了拿到单子而置客户的风险于不顾,或者让客户感觉我们似乎有太多的水分,我们终究会留下一个不怎么正面的印象。
所以,大幅杀坐往往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