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55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09-11-03 20:14:01

在《黄帝内经》中脉诊被发扬光大,并提出了便诊法即三部九侯法。三部九侯法是古代脉诊方法之一,切脉部位有上(头部)、中(手部)、下(足部)三部,每部各分天、地、人三候,共九候。上部:天候按两额动脉;人候按耳前动脉;地候按两颊动脉。中部:天候按手太阴经以候肺;人候按手少阴经以候心;地候按手阳明经以候胸中之气。下部:天候按足厥阴经以候肝;人候按足太阴经以候脾胃;地候按足少阴经以候肾。这些部位几乎包括了所有的人体体表能够触摸到的动脉搏动点,虽然很详细,但也很麻烦。与同一时期出现的寸口诊脉法相比较,各处相差并不明显,仅仅在很少的疾病中才会体现出差异(例如房颤、下肢动脉闭塞等情况)。但在人口平均寿命很短的古代,这种情况出现的很少,所以三部九侯法这一诊断方法逐步被寸口诊脉法所取代。此时人迎、寸口脉法只是脉法的一部分,而且古人已经认识到人迎脉的大小与疾病有关,如“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李冰的注解是:“一盛者,谓人迎之脉大于寸口一倍也”。人迎脉即颈动脉搏动处,此处静脉怒张提示静脉压增高,常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或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古人很可能发现了这一病理现象,但没有分清动静脉,而且赴会了部分内容,所以没有明确提出静脉怒张的观念。此时古人已经将寒热、虚实的概念引入脉诊之中,比先秦时代只能辨别脉律是否不齐和停止显然进步了许多。此一时期还出现过许多种脉法,例如《难经•十六难》中说的:“脉有三部九候,有阴阳、有轻重、有六十首,一脉变为四时…”。但这些脉法都没有流传下来,或者说是被淘汰了,东汉时期便已经很少有人再使用,而逐步被寸口诊脉法所取代。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