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179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21-06-13 15:13:13

第一百一十五章 张弘范进军崖山

公元1279年正月十三,张弘范统率着三百余艘战船如期而至,没有丝毫犹豫的便封锁了崖门之外的珠江入海口。

七天之后,李桓自珠江口的北部与张弘范完成了对南宋海上朝廷的合围。当张弘范于珠江口看到张世杰如此布阵之时,已然看到了张世杰的结局。

自古以来,身临绝境而又战而胜之的除了项羽的破釜沉舟和韩信背水一战,鲜有成功的战例。张弘范清楚的明白,眼前自己的这位族兄,是既无项羽之勇,也无韩信之才的。最重要的是,自己也不是秦将章邯和赵将陈馀(yu)。

但为了避免无畏的牺牲,张弘范还是决定找人前去招降。而他第一个便找到了之前被他俘虏的文天祥面前。

然而,此时让文天祥去劝降,就犹如让张世杰投降一样困难。

对于张弘范要求文天祥劝降的事情,文天祥是这样回复张弘范的:“作为国家的臣子,如今不能守土抗敌,已经是负了国家。而今又有何面目去劝别人背叛自己的君王天下?”

文天祥的回答已经很明确了。劝降是不可能劝降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去劝降的!

只是张弘范仍旧不甘心的劝道:“让自己的国家和君王陪着自己一起殉葬,难道就是忠臣所为?”

文天祥不想和张弘范在关于忠孝节义的问题上再继续讨论下去。便从宽大的衣袖间拿出一纸诗文,放在了张弘范的面前,坦然的离去。

文天祥离去之后,张弘范将眼前文天祥留下的宣纸铺陈开来。一首七言律诗的最后两句,深深灼烧了他冷血的心灵。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即使身死族灭,但保留一颗丹心光耀千古,这恐怕就是他们这类‘迂腐之人’的想法吧。”看完之后的张弘范在他的心里如此的盘算着。

“罢了,罢了,你们这类人理解不了我。而我也理解不了你们这类人。天敌的宿命在前世就已经种下,那便在这一世到此终结吧!”

日期:2021-06-14 17:35:16

不愿再招降的张弘范指挥着蒙军的水师向南宋的水上坚城发动了攻击。然而,张弘范显然低估了南宋这座水上坚城的坚固程度。而他的舟船和南宋的战船相比,尚属于小巫见大巫那种。一番攻击下来,张世杰的水上坚城纹丝不动,而前去冲撞的蒙军战船,却被巨大的反作用力撞的粉碎。顷刻间便沉覆于澎湃的波涛之间。

正面攻击不行,张弘范便想到了三年前对战张世杰的那场焦山水战。看着张世杰的千艘战船以铁索相连,张弘范又想到了火攻。

在海风的鼓吹之下,蒙军阵营数十艘满载着火油和可燃物的小舟,顺着风向往张世杰的海上水寨喷吐着火舌而去。但是当船行至张世杰军阵之时,却并没有达到张弘范所预期的效果。

布满宋军船身的海泥起到了很好的防火效果;四周悬挂的水桶,起到了很好的灭火效果;伸出的长木,很好的抵御了火船的靠近。很快,蒙军点燃的舟船,便在张世杰的海上坚城前化为灰烬。

自信的张弘范又一次大失所望。

但张弘范能作为一方大将,统率大军前来作战,还是有其过人之处的。很快,细心的张弘范就发现,宋军的水师舰队虽然无懈可击,但宋军每日都必须前往崖门两边的山林之间伐薪取水。

想到这里,张弘范脸上提前露出了胜利的微笑。因为他已经找到了宋军水师致命弱点—没有什么能比断绝水源更能给张世杰以巨大的杀伤了。

数天之后的一个夜晚,黑夜吞噬了星空,晚风拂过了山岗。崖山的山林绝壁之间,身着蒙军军服的数千士兵正在黑夜中摸索前行。经过数日的侦查,他们已经获知了海上宋军取水的水源所在地。今夜,他们的任务便是在无声无息之间,彻底断掉宋军的这赖以生存的水源通道。经过一夜血战,第二日的黎明,崖门两岸的崖山和汤瓶山之上,插满了蒙军的旗帜。

日期:2021-06-15 19:59:59

宋军二十万人赖以生存的淡水源没了。死亡的阴云开始笼罩在张世杰的头顶。

但张世杰不是引颈就戮之人,意识到危险之后,他即刻派大军去与蒙军争夺崖门和汤瓶二山。但张弘范对宋军水源的重视程度,远比他的族兄张世杰要高。此时,又怎能轻易让张世杰夺回。

接下来的几日里,蒙军再没有发动对张世杰的进攻。但是,随着宋军海上朝廷二十万人对淡水的不断消耗,宋军已经步入到真正山穷水尽的地步。

就在张世杰断水七日之后,一叶扁舟自蒙军阵营顺着海口的潮汐向张世杰的水上营寨涉水而来。

船上之人自称是张世杰的外甥,往宋廷劝降而来。

在张世杰的授意下,小舟顺利进入营寨,舟上之人顺利登上了张世杰的帅船。

自此人踏入张世杰帅船的那一刻,张世杰一眼便看出来这是自己多年未见的外甥无疑。三十多年前,时常跟在自己身后的外甥,即使三十多年后,他仍旧清晰的记得他往日的每一个神情,每一个动作。

张世杰的帅船之内,二人相继落座。来人言道:“一转眼,舅父南下已经三十多年了。外甥今日在这里拜过舅父了。”这个与张世杰在眉宇之间有些相似之人,在说完话之后,向张世杰恭恭敬敬的行了三个大礼。

张世杰搀扶起下拜之人,继而又对其言道:“我南下之时,你不过是个十多岁的少年,今日相见,你人已过中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那多年未见的姐姐,你母亲可好?”

说完之后,张世杰三十多年来少有提及的亲情在心中泛滥。

来人道:“母亲已经于数年前病故了,家母生前对舅父甚是挂念。舅父于三十年前孤身亡命南下,始终是母亲心头的一块心病。长夜念及,多伤感而泣。”

多年来,从未获知过家人的消息。今日由自己的外甥之口,方知从小照顾自己的姐姐早已离开了尘世,张世杰的心中百味杂陈,陷入到对往日亲情的回忆之中。

甥舅二人相见,亲情追忆完毕。由于二人的尴尬身份,场面又陷入到沉默之中。

最终,还是外甥先打破沉默:“舅父生于北方,长于北方,南国于舅父并无大恩。而今南国时穷,崖山之外,再无尺寸之地,舅父恩已报尽,为何要以死相抗王师?如若就此归降,舅父不仅得以重回故土,而且权势依旧,不是很好吗?”

外甥说完,张世杰沉默着。良久之后,张世杰起身长叹:“你的母亲已然离世,故土之地,再无故乡之说。舅父为将南宋三十余年,受庇佑于宋室,建功留名于宋室,宋之大恩,舅父今生唯有以死相报了。今日若是降了,是可以保全生命富贵,但宋室若是亡了,这生存富贵于我将百无一用。今日唯有为主一死,全我终身之志!”

对于张世杰所言,外甥又耐心的言道:“年前,宋室左丞相陈宜中逃亡占城,而今我军又执右丞相文天祥于军中,舅父你人员虽众,但可战之兵无几。况且今已断水数日,如此抵抗下去,又是何苦呢?”

从外甥的口中获知文天祥被俘,张世杰神色冷峻。不禁问道:“文天祥,降了吗?”

外甥感叹道:“他要是降了,今日来劝降的就不是我了。真不知道你们都是怎么想的。”

从外甥口中得知文天祥未降,张世杰在心中暗自感叹自己没看错人。随后便对外甥说道:“你还是回去吧,不要再来了,也告诉张弘范,不要派人来了。我意已决,誓死保全宋室。日后的战场之上,可是没有甥舅,兄弟可言了!”

张世杰说完之后,便吩咐军士将自己的外甥放归到蒙军大营。

舟上之人回到蒙军阵营,将情况一一向张弘范汇报。

招降的结果还是和张弘范预料的一般,既然如此,那就再没什么好说的了。

最后的决战,来了!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