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第七章 皇帝图密善(81年9月14日—96年9月18日在位) 教育课程

热门小说推荐

马库斯·法比尤斯·昆体良与皇帝尼禄同样出生于公元37年,看他的名字可能会以为他是出生在意大利本土的罗马人,但是他实际上出生在西班牙北部的萨拉戈萨沿埃布罗河逆流而上的一个城镇卡拉奥拉,以前是行省人民身份。他在很小的时候被从事教师职业的父亲带到罗马居住,所以算得上是在罗马长大的。根据尤里乌斯·恺撒制定的法律,教师可以和医生一样获得罗马公民权,于是他仿效父亲,也成了一名教师,同时获得了罗马公民权。他在此之前就得到父亲的培养,接受过高于家庭经济实力的教育。

他在22岁时回到西班牙,当时父亲可能已经去世了。昆体良返回故乡继续执掌教鞭,但并不是在小城卡拉奥拉,他似乎选择了行省总督的驻地塔拉戈纳。被推举为皇帝代替尼禄位置的总督加尔巴前往罗马时,昆体良也同行。这样一来,昆体良就成了从公元68年到69年亲眼见证三位皇帝相继上台的人。

曾经关照过自己的加尔巴被杀后,这个32岁的西班牙人就这样留在了罗马,在帝国的首都重操教师职业。身为一名教师,他比父亲要成功。因为在不到40岁时,他就开设了教授雄辩术的学校。比起学校,这更像一座高等教育机构,相当于现代的“Low School”(大学预科班)。他的学生出类拔萃,塔西佗、小普林尼都是昆体良开设的“Low School”的毕业生。后来的哈德良皇帝在青年时代也在这里学习过。昆体良不仅授课,还亲自在法庭上担任辩护人,可以说他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到了一起。

一边开办学校一边兼做律师的昆体良的清贫是出了名的,不过他无非是亲自实践了“律师依靠多数人没有的知识能力为他人服务”的信条而已。有这种人做父亲,家人也许会吃不少苦。小普林尼看不下去,于是出资帮昆体良的一个女儿嫁了出去。勤俭节约的皇帝韦斯帕芗对昆体良很有好感,向这个西班牙人每年支付10万塞斯特斯的薪水,于是他成了第一个从国家手中领取薪水的教职人员。

提图斯和图密善当上皇帝之后也继续支付给昆体良薪水,但是图密善曾经打算让这位著名的教育家去做别的事情。不知道这是皇帝的想法,还是屡次召见昆体良进宫后商量的结果。不管怎样,古代唯一成体系的教育论著就这样诞生了。

拉丁语“eloquentia”(英语“eloquence”,意大利语“eloquenza”)翻译成日语就变成了“雄辩”或“辩论”的意思,其实它的意思是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他人的技术,多翻译为“雄辩术”或“辩论术”。但是“eloquentia”还有一个意思是有效使用语言从而恰当表达自己想法的修辞术,所以也是一种修辞学。我经常将其翻译成“说服力”,而不是“雄辩”或“辩论”。

至于学习“eloquentia”的目的,首先当然是为了有效地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他人。但由于使用的“武器”是语言,所以还应该有另外一个功效或是目的。

那就是具有在用语言表达自己头脑中的想法的过程中,让想法本身变得更明确的功效。这样一来,“eloquentia”就成了形成人格的一种手段。古代的罗马人最为重视“eloquentia”的学习,将修辞学视为不可缺少的教养科目,就是因为习得这种技术之后可以成为成功的政治家或律师,此外还可以期待让自己的想法更加明确的功效。从恺撒和塔西佗的著作中可以发现,罗马人的文体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我认为这也是重视“eloquentia”的结果。

昆体良著述了12卷本的Institutio Oratoria,按字面翻译过来是《雄辩术原理》,不过根据内容意译的话,可以译为《教育论原理》。因为这部著作是昆体良以20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为基础写成的,他在书中告诫教师们如何才能指导青少年学习不可或缺的教养,从而成为社会未来的领导者。

著作内容是关于“eloquentia”的实际形态“oratoria”的历史、含义、教导指南以及在法庭上实际应用的例子等,这些归根结底是为教学者写的。理由是委托其著书的图密善和昆体良本人都非常清楚对于国家来说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也就是说,教育并非针对可以自学成才的天才,其目的应在于提高社会整体的知识水平。根据恺撒的规定,从事教育的人不分人种、民族,都可以获得罗马公民权,从而享受免除行省税这种直接税的优待。自那以后,图密善是第一个着眼于国家级别教育重要性的人,这一点怎么称赞都不为过。

这部著作于公元95年写成,次年在罗马刊行。数月后,图密善遭到暗杀。然而,这部著作是关于培养罗马帝国领导层的集大成之作,所以在之后很长时间一直都是从事教育者的必读书。即使在刊行1000多年后的中世后期也曾经再版,所以很好理解为什么西欧中世的一名知识分子会评价其为“学习拉丁语会话和写作方法的最佳手册”。值得一提的是,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的西欧基督教世界的官方语言就是罗马人的拉丁语,使用了大约1000年。

但是,同时代的人们往往非常严厉。在这部著作刊行的时候,反响不只有称赞。有名的讽刺诗人马提雅尔就曾这样评价昆体良的这部心血之作:

达到了让无法坐在教室的椅子上安心学习的学生和以阴险恶毒闻名的罗马律师的形象永留后世的目的,没有比这部著作更完美的指南了。

我在读完后也觉得这部著作和学校讲授的内容差不多,不免为马提雅尔的评语失笑,不过原本来说,期待教育论能够给人以快感就是错误的。尽管如此,还是可以确切地说,这部著作比起现代的日本文部省的指导要领来要有趣得多。毕竟到了2000年后的现代,这部拉丁语的散文著作还在不断再版。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