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印象,往往以为古代的读书人,学问都大得很,能背诵许多书,会写毛笔字,会吟诗填曲。我见过不只一本或中人或西人的著作,称颂中国古代的政体,是“知识分子”掌权的精英政治,全球独一无二,足可垂范后世云。不说这里面的思路,单说事实,就有些出入。古代的读书人,看书一项,就平均水平而言,实在不多于今天的中学生。以明清为例,除了那几个通儒(他们中间许多人未曾“发”过),两榜出身的文官儿,胸中的货色,不过是若干高头讲章,几十部闱墨,略相当于今天的高考复习资料、作文范例一类。念两首杜诗,背几篇韩文,人便要说他有才情;将“紫阳纲目”读个七成熟,便可以通人自命。至于经书,毛诗确要背一点的,《周易》虽然十句里有九句半不懂,也胡乱念完(《系辞》要背过),《礼记》、《左传》太厚了,至多看看选本,《书》经呢,进士出身的邹汝鲁向雍正承认“不曾读过《尚书》”,没有人大惊小怪,自邹以下,更不足论。这些还是“寒窗”之下念的,一旦做了官(翰林除外),便如《儒林外史》里讲的,满耳里只有“板子声,戥子声,签子声”了;至于让我们赞叹的诗文,其实是幕僚代笔的。
只有一种书,因为要从里面出考题,所有念过书的人都是极熟的,那便是朱熹注的《四书》。今天要说的《大学》,便是其中的一种。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